集体农庄的事情需要很多时间去经营处理,因为对方人手告急,刘备于是宣布地方官府可以请求郡国兵组织的帮助,郡国兵们都是有文化的,喝过墨水的,对这些事情有办事能力,把他们拉过来,就等于凭空多了几千名办事吏员。

这人不就够了吗?

想让我扩招官吏是不可能的,没那么容易的,才几千万人,就有十六七万的官吏和二十万郡国兵,加一块等于三十多万人在帮忙治理。

而且之后随着集体农庄的铺开,官府代表的人数也要增加,要不了多久官吏数量就会突破十七万,另外还有三十万军队要负责征战,吃财政饭的人就等于有六十七万。

宫里还有宫廷内侍和宫女,北方边境还有很多半官方性质的官府畜牧雇员,林林总总,很快就要有七十万人吃财政饭了。

汉帝国现在的人口大概率还没有突破七千万,最多也就是接近七千万,等于平均一百个人就要养一个吃财政饭的人,以现阶段的生产力来看,差不多了,必须要给以后留一点空间,不能现在就把扩编名额给用光了。

否则他控制的大汉第三帝国高低也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冗官冗兵】的名号。

所以刘备就没有答应某些人提出的扩编官吏员额的要求,而是把郡国兵纳入地方治理体系,请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出手相助,苦一苦自己,幸福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刘皇帝。

刘备这边带着内阁阁员们开始九九六加班模式,加班加点处理地方蜂拥而来的政务处理请求,一边又要分心在官吏选拔的事情上。

现阶段虽然还不是召开科举考试的合适时机,但是因为人事权力已经彻底被他掌控,没有人可以质疑他的人事权力,所以在人事方面,刘备已经开始使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新的官吏了。

帝国人事权力现在全归吏部,吏部掌握全部的选拔权力,而主要选拔的对象就是雒阳太学和各州州学的学生,拥有这个身份,你觉得自己的学识可以,那么就可以来参加雒阳吏部举行的内部考试。

而考试选拔出来的基本上都是吏员,这是刘备对吏部选拔考试进行的一些基本规则的确定。

因为官员和吏员的职责不同,官员的职责明显更重,对民间承担的责任也非常重大,没有经验是很难做好官员的。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大弊端就在于选拔了一些没有做官经验的纯粹的新人前往地方做官,以至于闹出了不少搞笑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在给新科进士们授官之后,还要给他们分发在地方做县官的必读手册,给他们搞临时培训,以防止这些二愣子被地方的吏员给骗得团团转,被卖了还要给他们数钱。

朱元璋能打出这样的补丁,只能说明此前,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的出现过了,甚至已经成为了足以让皇帝感到重视的严峻问题。

新人确实不容易做好一县主官,虽然这年头地方人口数量不多,但是官员也要为这些地方的人命负责,稍有不慎,搞出人命事件,人家也要埋怨朝廷。

所以刘备的打算就是将考试选拔的人员限定在吏员的范畴,然后打通从吏员到官员的选拔阶梯,让吏员成为官员的预备军。

想要成为正式官员,就要先通过吏部考试担当基层小吏,积攒充足的经验,然后做出成绩,再通过进一步的官员选拔考试,由此成为帝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