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乐呵呵地站起身形,从王廉身边走过去,与此同时,他抽出佩剑,向下一落,沙,赤霄剑切断王廉身上的绑绳。

他收剑入鞘,伸手把王廉从地上拉起来,正色说道:“王将军肯弃暗投明,我汉军当然是欢迎至极,不过这段时间还需委屈王将军一下,继续充当我军的俘虏。”

“这……”王廉听迷糊了。自己愿意投诚,刘秀也愿意接纳,怎么自己还要继续俘虏呢?

刘秀柔声说道:“王将军倘若不以俘虏的身份留在我军,家中的妻儿老小,还焉有命在?”

他这句话一出,让王廉脸色顿变。是啊,如果让朝廷知道自己向汉军投降了,自己的全家老小,一个都跑不了,都得被杀光。

自己没想到的,刘秀竟然帮自己想到了,意识到这一点,王廉心头不由得为之一暖。

如果说刚才他的投降,是走投无路,迫于无奈,那么现在,他倒是多了几分真心。

他再次屈膝跪地,向前叩首,声音带着颤抖,哽咽着说道:“刘将军大恩大德,公礼没齿难忘!”王廉字公礼。

刘秀再次亲自把王廉搀扶起来。

王廉这个人,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有些能耐的,不过,刘秀收服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需要了解莽军的内部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前,他所掌握的情报,只知道王邑为主将,王寻为副将,莽军的兵力为四十三万,至于其它,一概不知。

对敌军的了解如此之少,以后在与敌军对阵时,恐怕要吃大亏。小长安之败,可是给刘秀上了人生中最深刻,又最血淋淋的一课。

把王廉收服回来,那就不一样了,在莽军中,王廉是重要的将令之一,他对莽军的情况,用了如指掌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之后,在王廉的详细讲述下,刘秀对莽军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目前莽军兵力众多,的确有四十三万之巨,物资、粮草,应有尽有,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唯一欠缺的就是士气不高。

四十三万大军当中,只有十万的京师军,其余的军队,基本全是从各州府、郡府东拼西凑来的。

这些府军、郡军,离开自己的家乡,长途跋涉的来到颍川、南阳打仗,就他们的内心而言,都是不愿意的。

而且京师军也瞧不上这些地方军,平日里,京师军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地方军根本没法比,平日里在军营,地方军只能说不会饿到肚子。

人不患寡,只患不均。地方军本来就不愿意到这么远的地方打仗,来了之后,还被区别对待,又要受京师军的气,他们的士气能高都怪了。

王廉讲的这些,旁人听了或许不会觉得怎样,不过刘秀却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战机。兵力少,但内部合,那握起来也是颗拳头,无论打谁都很疼。

兵力多,但内不合,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吓人,可只要稍微陷入被动,就会呈现出土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