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林为民叹了口气。

“当初我和那位领导、郑部Z在谈关于希望小学的规划时,说我这3700万的捐款要建100所希望小学,平均下来每所小学投资37万元,放在贫困地区这是极高、极奢侈的标准。

因为我不仅规划了学校的教室、食堂和宿舍,还包括了十年之内学生们基础的午餐支持、乡村教师的补助、学校的办公、学习用具、课外图书、体育教材等等。

经过这些天的了解,我也看明白了,是我想的太理想化了。

我们要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希望小学在很多非必要的支出上都可以适当的削减,但午餐这件事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贯彻到底,这是希望小学对于贫困地区家庭和学生们最现实的作用。

上学,就能吃饱饭!”

林为民在说这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明明语气并不强烈,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场很多人却情不自禁的眼眶泛起了泪花,潸然泪下。

上学就能吃饱饭。

如此朴素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广大贫困地区家庭和孩子们最紧迫的诉求,也成了希望小学这件利国利民之大事最现实的意义。

“我同意!”

会议室中响起了一个坚定的声音,年轻人满眼泪花,面容坚毅。

“我同意!”

一个又一个声音响起,连列席出席的记者们都忍不住举起了手。

这个决定,英明无比!

同时也让众人对洞察贫困地区家庭和孩子们最底层需求的林为民更加钦佩,大概也只有提出“希望小学”这个概念的林为民才能将事情想到如此细致、周到的地步。

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第一次关于希望小学的会议结束,这个新生的组织正以惊人的行动力执行他们的纲领和理想。

第一批派到甘肃和宁夏的工作人员在三天后启程,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一个月的考察,最终确定第一批10所希望小学的选址,并且还会做好接下来有可能新建学校的选址。

一月中旬,燕京已是寒冬腊月,基金会一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岁的年轻人迎着风雪踏上了火车,他们即将前往这个国家最艰苦的地区,心中却饱含炙热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

林为民站在站台之上与大家挥手作别,过了好一会儿,火车消失在茫茫风雪之中,他才转回头。

看见郑国眼中满是热忱与激昂,他问道:“怎么样?想好了没有,我给你找的这个差事不错吧?青史留名!”

郑国收回眼神,热忱与激昂不见,道:“淑芝在家里骂了你好几天了!”

林为民苦笑道:“在单位也给我白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