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朱家军层次分明,动员能力强悍,人力调配得当……这一整套体系,有八成以上,都是李善长的功劳。

这位小吏出身的左相国,处理政务的能力,的确过人。

不管老朱在别的方面多厌恶他,也离不开李善长的原因所在。

朱家军顺利赶到武阳渡,只要渡过面前的武阳水,洪都城近在眼前。

扎营休息的时候,朱升就跟张希孟道:“这一路走来,二十天光景,老夫是大开眼界,信心十足……我敢说只要在咱们周围,没有五倍兵力,休想占到便宜!”

张希孟笑了,“枫林先生是说咱们后勤保障,冠绝天下,让你老信心十足?”

朱升笑道:“当初在高邮城下,脱脱的四十万大军,真正能出来打仗的有多少?”

这个问题难不住张希孟,毕竟龚伯遂和也先都在回忆录里写得清清楚楚了,这个准确数字,或许大都的元皇帝都不知道,但是张希孟一清二楚。

“也就是二十万人出头,也先给出的最多数字,只是二十五万而已。尽管他们征调了几十万民夫,却还有许多事情,必须拨出兵马,小心仔细去做。兵力打个对折,都已经是最乐观的结果了。”

张希孟说的还只是那四十万真正存在的兵马,脱脱号称百万大军,也不是完全胡说,因为还有几十万的民夫哩!

如果全都算上,真正的战兵,或许只有五分之一。

所以有三两万人马,诈称五万,十万,是绝对有道理的。

而这个规律在朱家军这里,再一次失效了。

“咱们这六万多人,至少有五万以上,可以直接投入战斗,如果把那些民兵征用过来,我们就能投入六万以上!几乎全军都能上战场!”

朱升说到这里,都有不免情绪激昂。

这份独一无二的本事,也就表明,在临近朱家军地盘的一两百里之内,朱家军几乎是不败的!

除非是几线同时开战,而后还要集结五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占到便宜。

当然了,如果朱家军搞远征,深入敌方境内,远离了充足的后勤保障,这个评估结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过幸运的是洪都还不远!

而且貌似陈友谅就在城中。

如果能提前消灭陈友谅,或许就不会有鄱阳湖之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