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便有荀彧的一位堂兄,荀衍,荀休若,前来投奔曹大将军……

正好荀彧调来许县后,兖州那里尚需要有人坐镇。

戏志才虽然军争谋略上佳,可这安民内政却略逊一筹。

曹操遂委任戏志才为行军司马,专都督兖州军事。

又将荀彧的这位堂兄,荀衍调去东郡,任命为监军校尉。

协助戏志才监察军务的同时,并大力劝课农桑,休养生息……

荀彧将自家兄弟引见给曹操后,刚要离去,却被曹大将军笑着拉住了。

“文若啊,我想要你出任尚书令。”

尚书令?

荀彧狠狠一愣。

尚书令虽为千石官员,可实际职权比三公还大!

尚书令主参奏机要,总领纲纪,是录尚书者以下的首要官员,几乎算得上是曹操的左右手。

况且,尚书令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并称“三独坐”,对朝中之事无所不纠,无所不察!

曹操既然还要外出作战,就要有人留守朝中,可以说,曹操外出的时候,荀彧便是当今朝廷的实际主宰者……

“文若万万不可推辞!”荀彧还在犹疑中,曹操眯起一双细长眼道,“如今朝廷立足未稳,必须要有人在我出兵之时,坐镇朝堂,总领朝政才行。你出身名门,为人雅量,更处事谨慎干练,又在豫兖二地威望极高,尚书令一职,舍你其谁?”

曹操的苦心,荀彧自然一清二楚,可还是一脸的为难之色,深躬一礼后,答复道:“荀彧谢过明公厚爱……只是荀彧久不在朝中为官,且资历甚浅,恐有负明公所托……”

荀彧口中的“明公”之称,令曹操甚为满意。

若是荀彧称他为大将军的话,必然显得生疏了些。

而呼他为主公的话,则又有点儿谦卑谄媚之嫌……

曹操似乎早已料到荀彧会有所推辞,又低声问道:“文若,我等既已迎奉天子至此,你若不担当此职,试问又有谁为最佳人选呢?”

曹操这一问,可把荀彧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