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忽然他们就说,花了10亿港币购买了乙种换地权益书,到底怎么回事儿?他们有那么多的钱吗?

看股市上的价格,恒基兆业加起来也才25亿市值,手里资金也不会多过5亿啊!

结果接下来《麒麟日报》就揭露了其中的原委。

恒基兆业这一次针对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收购,并没有从公司的日常运营资金里面支出,而是以股权作为抵押,向韩国的釜山银行贷款了10亿港币。

但是问题又来了。

恒基兆业总体市值才25亿港币,如果想要贷款10亿港币,依照银行估值偏低、贷款只能贷7成的规矩,岂不是至少要拿出50%的股份?

李照基手上可是只有45%的股份!

但《麒麟日报》真是消息灵通,他们马上又翻出了记录,釜山银行的确是收了50%的恒基兆业的股份,但这里面却有殷俊的25%,李照基只拿出来25%,两大股东一人一半。

并且在釜山银行的贷款合同之中,写着的担保人还是殷俊。

于是人们马上明白了过来,这笔贷款就是由殷俊主导的。

如果不是殷俊,即便是恒基兆业拿出50%的股份,都不一定能贷到款。

既然是殷俊都看好的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看来是有点搞头啊!

然而,然而……

让大家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紧随着《麒麟日报》,《梨报》又揭露了另一条消息。

那便是恒基兆业其实根本不仅仅只收购了10亿港币的乙种换地权益书,李照基一共收了差不多40亿港币的乙种换地权益书。

剩下的二十多亿乙种换地权益书,他就是为麒麟集团收购的。

消息一出,李照基马上被堵住了。

记者们不依不饶,硬要他老实交代,是不是和殷俊联手干了一票。

李照基还不是以后香江的第二大富豪,四叔也不是四叔,所以在记者们的穷追不舍之下,李照基终于“抵挡不住”的开口了。

“是的,我也帮俊少收购了一些乙种换地权益书。”

“这个事情是我们一起决定的,不单单是俊少觉得香江有未来,我也是这么想的。”

“投入的金额太多了?不,不,你看俊少都敢投入26亿港币,我为什么不可以跟着呢?毕竟跟着俊少走的人,可现在都还没有吃亏过!”

“我觉得香江的人口还是有些多,港岛区的房价太贵、油尖旺又太密集了,只有广大的新界地域,才适合建设新城镇。而大家都知道,想要买新界的土地,自然还是乙种换地权益书最合适一点。”

“97年这些权益书就要作废?你从哪里听来的?你是相信谣言呢,还是愿意相信俊少?退一万步说,如果要作废的话,那也是俊少的乙种换地权益书顶在前面嘛,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