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国内面对发达的西方国家自信是不够的,急需要为国争光的事来提振信心,林为民的小说出版到米国和泥轰,这恰好算是一件。

“赚那么多钱也没什么用,都是放在银行里生蛆的。”林为民叹了一声。

马嘟嘟下意识的想说一句您可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但这话他肯定不能说出口,脑子一转便说道:“那您可以搞点收藏嘛。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现在国内改革开放形势一片大好,以后说不定就像您说的,都是能传家的东西。”

林为民摆摆手,“这种东西我反正不懂,你懂吗?”

马嘟嘟被林为民问住了,他真懂,但又怕这么说会让林老师觉得是在说大话,那就不好了。

“不懂您可以学一学嘛。文物商店、信托商店您都可以去逛一逛,里面东西都是保真的,就是价格贵,但我觉得再过十几二十年应该能值些钱,肯定比钱放在银行里要强。”

后世人总会有一种马后炮的精神,觉得八十年代遍地是黄金,那么多古董字画居然没人去收藏,真是目光短浅。

可实际的情况是,古董、字画这些收藏品的价钱是直接跟经济发展相关的,而跟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

李可染的一尺画放到五六十年代的燕京画店里卖也就十块钱八块钱,可老百姓买来了干什么?

在那个时候,这画放到死都不会升什么值。

也只有林为民这种穿越客,和徜徉在八十年代改革浪潮潮头的一少部分弄潮儿才会意识到,这些保守年代里平平无奇的古玩字画将会在若干年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成为某些富人追逐的艺术收藏。

而且,从五十年代起就放在国营商店、友谊商店等场所的那些古董真不是一般老百姓消费的起的。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条最关键的,通常这些古董面向的对象是谁?

是外宾和华侨,国家要你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干嘛?人家卖古董是为了外汇好不好?

倒是字画始终还都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用人民币就可以买得到。

之前是身边一直没有帮手,现在认识了马嘟嘟,林为民觉得也是时候弄点古玩字画了。

说不定以后咱也能开个博物馆,也不收门票,就让老百姓们免费看展,不为别的,就为了让大家受一受古典文化的熏陶。

“听你说的头头是道,看来你是个行家啊!”林为民笑着问马嘟嘟。

马嘟嘟谦虚道:“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我就是懂那么一点皮毛。”

“行家都这么说。”林为民又恭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