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做到了这里,张希孟已经把握住了关键精髓。

方腊靠着摩尼教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降世,韩山童讲明王重生……手段谈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远,甚至他们的行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确算不得英雄好汉。

但是面对一个饿殍遍地,无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么办?

绝不逆来顺受,绝不坐以待毙,拿起刀枪,去战斗,去拼杀。

低头了就是百分百的绝望,昂首战斗,还有那么一线生机……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上,供后人评头论足,就已经成功了。

毕竟更多的人,都变成了路边的白骨,变成了野兽的腹中餐,如蒿草一般,无声无息……

张希孟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因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把不屈的火焰。

没有谁是天命之子,只不过面临一次次的危机,一次次的生死关头,有无数人点燃了自己的火焰,发出自己的光明……其中九成九的人,都死在了反抗的路上,只要那么少数的幸运儿,才能走到最后,在绝望中,走出一条崎岖的路。

而就是这么少数的幸运儿,已经足以把衰微的国运拉回来,让这个古老的族裔延续生存,涅槃重生,不死不灭……

张希孟很想挥动大笔,把这些东西全都写在纸上,但他终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反复推敲之后,张希孟换了个角度。

他站在了历代帝王的视角,去看待山呼海啸的农民起义,去直面层出不穷的反抗……这里面有高明的,也有拙劣的,有人覆灭了一个王朝,也有人连村子都没出去,就被擒杀。

但归结起来,谁又能说下民易虐?

谁又能小觑这些草根小民?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上天又有什么难欺的?

苍天从来无眼,不辩贤愚,不分忠奸,哀哉可怜!

真正不可欺的人心,是蝼蚁一般的生民百姓。

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难欺!

再看张希孟修改过的十六个字,果然境界高明了许多。

口中食,身上衣,皆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