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员工们!

且不说之前给的合作费200万港币,那是拿来买厂里急需的设备的。

工资按照四六分成,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每个月就能抽5万港币。

这都是小数目,等到《麒麟周刊》开始发售一来,殷俊给了高出工资好几倍的奖金。

按照和员工们二八分成的规矩,第一个月,也就是10月,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得到了8万,第二个月更是多达10万。

同时11月份单行本发售过后,又增加了一笔10万的奖金。

这么算下来,5个月光是奖金一共就差不多拿了60万的港币,再加上从5月份开始计算的工资,也足足有45万,一共就是105万港币。

这笔钱可没有经过市里面,而是直接由回家探亲休假的员工们带回来,直接入了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口袋。

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群头头们,可没有那么死脑筋,跑去银行换钱,忍受那坑爹的汇率。

他们直接找了打桩模子们,将105万港币换成了53万人民币,由于数量比较大,比官方的2.9:1要高得多。

沪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工资是沪海市最高的之一,足足有65块一个月。

就算是这样,53万也相当于一个人679年的工资了,换句话说,这相当于679个人一年的工资了。

沪海美术制片厂在职员工200多人,把退休职工加起来还没有六百七十九个的职工呢!

1月底的时候,他们就请了一群老爷子们过来,看看该怎么分配这笔钱。

万老爷子们和特老爷子等一群人,也是艰苦岁月过来的,但他们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

如今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有了一个走向全世界的机会,自然该给大家更多的鼓励,让他们能继续的奋斗。

所以他们提议,留一半当作厂里的各种发展资金,然后拿出一半来,春节的时候发给每个职工。

除了一点年终奖之外,发太多的钱可能有点犯忌讳,那么就给每个职工家里发东西,发年货!

厂里领导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师父们说话了,你还能说不?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加上去香江的33人,在职的和退休的一共416人,拿出260000来预算,每人都有625块的东西可以发。

如此高额的巨款,真是购买很多东西了。

再找了厂里的一些中年人和年轻人谈话,谈谈他们需要什么东西之后,厂里的采购组就开始大张旗鼓的行动了。

这个年代结婚必备的四大件儿,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再加上一个照相机,这就是著名的“三转一响一咔嚓”,每家每户都落了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