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的追悼会已经在筹备了,悼词也写好了,就等省委宣传部把关了,至于另一个牺牲的女同志马春花,追悼会的规格也一样,只是她家里没什么人,不用通知谁了。

忽然电话铃急促响起,一位领导拿起电话,威严无比:“喂,哪里?什么,你再说一遍!”

放下电话,领导激动万分:“陈北找到了,和马春花在一起,两人都被冲到下游去了,没死,活蹦乱跳的很呢。”

……

陈北和马春花被送到了医院检查身体,省里领导对救灾非常重视,省主席陈子锟亲自来到北泰视察,带来了大批救灾物资和一支医疗队。

陈子锟到医院探望了儿子,陈北躺在病床上,精神颇佳,对父亲说:“是马书记救了我的命。”

马春花装得像头母牛,早就无大碍了,此时正陪同领导视察,陈子锟扭头看她,赞扬道:“小马同志果然是巾帼英雄,值得大家学习。”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马春花居然红了脸。

陈子锟日理万机,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看望了其他因公受伤的同志后,离开医院下乡视察去了。

马春花没跟着走,她拿起热水瓶到茶炉房去打热水,又去食堂帮着打饭,忙里忙外一条龙,邻床的病友说:“小陈,你爱人真能干。”

陈北急忙解释:“她不是我媳妇,我们一个厂的。”

病友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工人,他眯起眼睛看着外面忙碌的马春花,道:“腚大腰圆好生养,体健貌端素质高,娶了她,不但能生男孩,还是你一辈子的福气哩。”

陈北没好气道:“同志,你别乱编排人家好不?”

病友嘿嘿笑了,不再说话。

忽然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白衬衫的男子拎着果盒子走进来,正是老友杨树根。

一天前,杨树根看到淮江日报上关于抗洪英雄陈北的报道,才知道自己儿时的朋友已经从部队转业到江北机械公司工作,而此时自己正在苦水井乡下煎熬,这里条件实在太差,乡政府只有两辆日本人时期留下的脚踏车,一下雨满地泥泞,全靠两条腿走路,堂堂乡党委书记成了泥腿子,当真郁闷。

他知道,陈北的父亲是陈子锟,省政府主席,如果走他的路线,兴许能调到城里工作,当然这话不能挑明了说,要迂回才行。

于是,杨树根买了二斤点心,蹭了县政府的吉普车来到行署驻地北泰市,先去看望了行署的麦平麦领导,汇报一下思想工作,然后才到医院来探视陈北。

老友相见,分外亲切,谈到各自的工作,都深有感触,正聊着,马春花捧着一盆衣服进来,奇道:“杨书记你怎么来了?”

杨树根和马春花曾经假扮过一段时间的夫妻,但那完全是为了工作需要,两人之间没有肌肤之亲,也没有思想上的交流,就是一般革命同志关系,但杨树根绝对不敢小瞧马春花,这个娘们在政治上的前途比自己要远大的多,不但不能得罪,还要好好巴结一下呢。

“哎呀,是马书记,好久不见,你这脸色愈发的红润了。”杨树根在基层久了,一张嘴也练出来了,见谁都有话说,还净挑对方爱听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