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先是一愣,而后说道:“从昆阳离开的时候,属下向成国公领了十万钱,攻占西平、吴房、上蔡三地,也缴获到一些,不过,大多都已犒赏将士们了,剩下的只有四、五万钱。”

刘秀沉吟片刻,对马武说道:“子张,这些钱财你都带上,两千骑兵要渡河,免不了要大量征用附近的渔船,我们也不能让渔家白白出力!”

马武不以为然地说道:“主公多虑了,我们要征用船只,谁敢不从?”

刘秀颇感无奈地看着马武,正色说道:“我们是汉军,一言一行,皆不能坏了汉军的声誉,何况,倘若强行征船,势必会激起民众的不满,而不满的声音向来会传递得很快,一旦传进郡军的耳朵里,让郡军提前有了察觉和防备,也就失去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马武闻言,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点头应道:“主公放心,到了西平老城,对当地的渔家,我一定客客气气的!”

刘秀一笑,转头向朱祐点了点头。朱祐向刘秀躬身施了一礼,然后和马武一并出了营帐,将军中的钱财提出来,交给马武。

虽说派出马武这一支奇兵,但刘秀这边也没闲着,大张旗鼓的四处征收船只,摆出一副要强行渡河,欲与郡军打水战的架势。

滨河东岸,统领郡军的人正是汝南的太守和都尉。汝南太守名叫徐朗,都尉名叫何望,在如何应对汉军这件事上,他二人的态度并不相同。

徐朗是主降的,昆阳之战结束后,四十多万的大军被打个精光,这时候徐朗便感觉朝廷已是大难临头,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他听闻刘秀率领汉军进入汝南的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连王邑、王寻统领的四十多万大军都抵挡不住刘秀,何况区区汝南?他主张郡府立刻向汉军投降。

不过都尉何望与他意见相左,坚持主战。说起来何望对王莽也谈不上有多忠诚,更不认为己方能抵挡得住刘秀,主要是他不能投降。

刘圣刚在成阳起事的时候,收拢了一部绿林军,称得上是兵多将广,向外扩张的速度很快。

当时正是何望率领着郡军,一举击败刘圣部,将其逼回成阳,也正是在这一战当中,刘圣有两个儿子战死。

可以说他和刘圣之间,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旦郡府投降,刘秀、刘圣这些汉军能放得过太守徐朗,但能放得过他何望吗?

与何望有相同想法的还有他部下的那些将官们。

所以,以何望为首的掌兵派坚持主战,不肯向汉军投降,太守徐朗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随军驻扎在滨河东岸,准备迎战。

何望身为汝南都尉,曾经打败过刘圣,其人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他十分主意汉军的动向,把大量的眼线和探子派到滨河西岸,紧盯着刘秀部的一举一动。

也正是要避开何望的眼线,刘秀才让马武率领骑兵趁夜出营,连夜赶路,去往西平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