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孟微皱眉头,“错了吗?”

老朱哼道:“错倒是没错,可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不是崔浩的主张吗?你当咱读书少,不知道?”

张希孟也笑了,“主公这就过分了,我是这么写的,燕王悟出了什么,那是他的事情,跟我也没关系啊!”

“哼,你还说没关系!你瞧瞧这个。”

说着老朱从袖子里甩出一张报纸,扔在了张希孟面前,随后道:“你先看着,咱肚子饿了,等我吃完,咱们再算账。”

张希孟不知道怎么把老朱气得这样,他拿过来看了看,竟然也忍不住哑然失笑……朱棣这家伙捏住了天竺之后,他下了许多功夫,用心研究,到底要怎么治理这块地方。

虽说天竺碎了一地,但架不住这里人多啊,除了中原,就属天竺了。

大大小小,数百个邦国,复杂程度,简直能和大明有的一拼。

这要怎么管理?

按照带嘤的经验,自然是分而治之……用南边的人,管理北边的,用北边的,压制南边的,让他们互相牵制,彼此内斗,到时候就能事半功倍,几乎不付出太多代价,就能控制住整个天竺,并且源源不断竭泽而渔。

但是经过了张希孟悉心教诲的朱棣,愣是开创出了全新的打法,拿出了让人惊叹的手段。

他公布了一条政令,就是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说白了,就是要重新确定种姓,分别高低。

这条命令一出,整个天竺都疯了,高种姓要维持,低种姓想往上爬……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评定权力,都在朱棣手里。

这位燕王殿下成功拿捏住了天竺的命门。

按理说凭他怎么折腾,也和大明无关。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断有天竺人到达大明。

有学者,有商人,最近更是有许多管家仆人。

毕竟雇佣大明的仆人,花费太高,而且还不怎么听摆布。

天竺人便宜,还绝对服从。

这下子就成了很多有钱人的上上之选。

根据最新的消息,旧港宣慰司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天竺,泉州等地,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仆人来自天竺,还有超过四分之一夷商,都是天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