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白殊的观察,国师还是挺忧国忧民,只是大概有什么原因限制着,总得闭关不问世事。不过此前他为借应玄观在京中的影响力,去商议租用观中前院一段时间,倒是非常顺利,观中甚至不肯要钱。

白殊出门得晚,到得应玄观一看,弹棉花工作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腾腾腾的声音响成一片,空中飘飞着许多雪白的棉絮。

观中前院摆着众多长案,短工们两三人一组,都戴着面巾、背着工具在工作。一些扮成普通人的东宫卫穿梭其间,时不时指点一下那些短工。道士们还烧了水装在大木桶中提出来,招呼着人渴了便可过去喝。

白殊与孟大等人也戴上面巾,在前院稍稍转过一圈。

短工们今天是第一日上工干活,都认真着,竟也没人发现给他们开工钱的楚溪侯就从旁边走过。

白殊很快发现,虽然其中有一些青壮,但还是半大少年和有些年纪的老人居多,便将负责这里的大管事唤到一旁问问情况。

大管事殷勤地解释:“楚溪侯有所不知,这京城里的壮劳力基本都有正活儿,便是那些闲汉,靠着跑腿帮闲也能赚得不少,因此会来做这活的就多是老小。不过这才是头一日,等过两日消息在城郊传开,估摸着农闲的佃户们也会来做活,多攒些钱好过年。”

白殊点下头,又交待他:“看好场子,若有问题,或是有人找麻烦,随时可派人去上景宫寻我。如我不在,找冯总管或卫率也一样。”

大管事连声应着,笑道:“外头都知道这是给楚溪侯做活,做的东西也是要送往各地慈幼院的,是行大善事。而且应玄观还有国师在,谁那么想不开会来找麻烦。”

白殊也笑笑,让他忙去了,自己出门登上马车,又去往慈幼院。

大煜各地的慈幼院是官府开办,收留十五岁以下的孤儿,和五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官府每年拨些米和布,就是保证个饿不死的程度。有时一些富户也会接济一下,而有能力工作的孩子与老人都会尽量做一些活,多少是个补贴。

白殊先前捐肥皂的时候和慈幼院打过交道,这回又雇佣里面的孩子与老人给棉花摘棉籽。现在则租借慈幼院这片地方,招女工来此地做棉衣棉被。

安阳的慈幼院地方挺宽敞,马车刚靠近,就听见里面传出一片叽叽喳喳的嘈杂之声。

想着里面女人多,白殊觉得自己不好进去,干脆也没下车,只让人去把管事唤出来问情况。

负责制衣制被的几位管事,是从上景宫绣娘们当中挑出来的,白殊还提前给她们培训过流水线制作。

此时大管事嬷嬷高兴地对白殊禀道:“来的人比预想中的多!妾打听过,是邱家领的头,还有十几户人家一同发动亲朋好友。那么多娘子们都聚过来,那些犹豫的人家看着安心,便也过来了。”

白殊细问过,知是上次采选秀女一事中勇敢站出来自救的人家,心下颇为欣慰。

大管事又继续禀:“这流水线的确能让速度提升不少,现下已经制完要留给京中慈幼院的棉被了。大家都赞好,还有人问能不能买的。”

白殊笑道:“你和她们说,虽然这些东西不卖,不过若是她们家中想种棉花,我们可以免费提供种子。若真有人有意,你便登记下来交给我。”

大管事认真应下,白殊同样叮嘱她有麻烦随时回去找人,便让车夫转道回府。

看着马车走远,大管事口中念了声佛,心里暗道——楚溪侯如此心善,愿先帝先后在天有灵,保佑殿下与他平安吉祥。

她转回慈幼院,里面做活的女人们手下不停,却是立刻七嘴八舌地问她话。

“嬷嬷,刚才是谁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