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出版后,首印册数不低于10万册,作品销量超过15万册,将自动转化为版税支付稿酬,版税分成比例高达10%。

洪锋曾经当过中学代课教师,后来做了砖厂工人,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82年毕业后到白城师专中文系任教,84年又调入吉春省文协《作家》杂志社当编辑。

业余时间,洪锋最大的乐趣就是写作,在83年他受林为民的感召,加入“先锋文学”的创作大军,名气直追于华、马原等人。

但近几年,随着纯文学的不断落寞,洪锋的创作生涯也迎来了低谷。

去年他最新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东八时区》受到了文学圈众多评论家的好评,可他找遍了出版社,竟然无人愿意出版。

洪锋进入文坛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有数十篇之多,各种奖项也获了不少,虽然缺少雁冰文学奖这种重量级文学奖项的肯定,但说一声“实力作家”不为过。

《东八时区》成书之后评价也不俗,竟然落到一个无法出版的地步,这不仅是令洪锋失落难堪,更让他心中对于自己这么多年的写作生涯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几乎摧毁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自信。

前段时间,他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试图寻找问题所在,最后悲哀的发现,只能把一切都归结到市场上。

根据洪锋的观察,这几年纯文学逐渐式微,除了一些早已成名成家,拥有自己固定读者群体的作家之外,大部分作家的书出版后销量都不尽人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再出版纯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而与纯文学逐渐边缘化相对应的,是通俗文学的快速崛起。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通俗文学仍旧被纯文学稳稳压制,但就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攻守之势互异,纯文学几乎是被通俗文学按在地上打。

金庸、三毛、琼瑶等香江、湾岛等地的通俗文学作家的作品大行其道,带动了通俗文学作品的出版大潮,内地也不断涌现出这一类作品,好读易懂的特性让这一类作品的发行量一增再增,到如今已经到了纯文学难望其项背的程度。

有了通俗文学的畅销,哪个出版社还愿意出版卖不动的纯文学作品了?

是以,国内很多实力一般,没有代表作的作家在这几年都陷入了作品难以出版的境地。

洪锋想明白了自身的处境,痛苦了一段时间,然后在犹豫中,尝试着创作了一部转型之作。

既然纯文学式微,通俗文学畅销,那就往作品中参杂一些通俗元素。

可是写着写着,洪锋又没了信心,他心中开始怀疑,他写的这种四不像,真的会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有读者欣赏吗?

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下,洪锋的又一部作品即将完成。

正苦无对策的他,今天吃着早饭,突然从《文学故事报》上看到国文社“布老虎丛书百万报酬征文”的征文启事,不禁心头一震。

百万总稿酬,千字150块的作品稿酬,出版首印10万册,超过15万册转10%版税分成。

这待遇不能用优厚来形容,简直就是丧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