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原本以为带钱上班就能让朱瞳满意,然而他还是低估了朱瞳的贪婪程度。

在收受了一次贿赂后,朱瞳却仍旧不动声色。

姚广孝不得不继续在县衙中埋头苦干了一个月,大小事务都需向康得隆汇报请示。

最近经过一番打听,姚广孝才得知,这段时间康得隆对银莲的侍奉越发卖力。

自李文冚家产被查抄家后,那些幸免于难的家产全部落入了银莲手中,使她摇身一变,成了个小富婆。在康得隆的床上卖力劝说下,银莲在周边县城投资建设了数家学堂,教学内容与江宁的学堂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银莲学堂需要收取学费。

尽管收费,但这并未阻挡银莲学堂的火爆。

当地的有钱人纷纷争相将自家孩子送去上学,原因无他,江宁的学堂已然声名远扬,吸引了大批勋贵和高官子弟就读。

百姓素来有跟风之习,一见上层社会推崇,便纷纷效仿。

更令朱瞳满意的是,银莲学堂赚取的利润,还会定期送到江宁作为孝敬费。

这两件事让朱瞳对康得隆赞不绝口,也让姚广孝意识到,想要翻盘,必须再下狠手。

于是,姚广孝再次踏入朱瞳的书房,微微一笑道:“大人,您可想知道上次属下所献之钱的来历?”

“不感兴趣。”朱瞳懒洋洋地打了个呵欠。

姚广孝一阵尴尬,干咳几声后,继续道:“大人,那笔钱,其实是从上元县的临川寺得来的。”

“哦?你是说临川寺?”朱瞳闻言,顿时来了些兴趣,“那寺庙竟如此富有?”

姚广孝点头答道:“然也。临川寺历经千年风霜,香火鼎盛,自然也会积累些许财富。”

在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大兴,举国上下皆崇佛尚佛。

当时的梁武帝更是痴迷佛法,甚至欲舍弃皇位出家为僧。

这股风气自上而下,使得应天府新建了众多寺庙,其中便包括临川寺。

临川寺建于南唐,传承了上千年,历经风霜而屹立不倒,此时还是非常出名,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朱瞳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他虽知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甚至曾经为僧,但朱元璋对佛教的态度却并非如世人所想的那般虔诚。

朱元璋虽曾身为和尚,但他对于佛教的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手段,而非内心的真正信仰。

他深知佛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因此他即位后,对佛教采取了既利用又限制的策略。

之所以允许佛教的存在,甚至支持佛教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因为佛教可以帮助他稳固统治,安抚民心,然而,他并不允许佛教势力过于强大。

因此,朱元璋对佛教寺庙的管理十分严格,时常派人暗中查访,一旦发现寺庙有违法乱纪、欺压百姓之事,便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