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午决定着北山的主要作物就是竹子了。冬笋、春笋,竹子编造的各种器具,简直是最好的财富来源。

“竹性最善侵占繁殖。甘老,这片山林清理出来之后,取这片竹林中成熟高大之竹,保留两尺根系,包裹原土,迁移种植。每亩只需一棵,千万不要多种,咱们这点数量也就种个几百亩,后山差不多就满了。不出两年,这漫山遍野都会是竹意盎然。”

“毛竹确实有这个特性,只是竹子制造之物虽好,利润却不高,这么大面积种植,是否妥当?”

这已经是今天甘明问出的第四个疑问了,看来老人的接受程度还是远远不如年轻人,下一步要赶紧培养起能够指哪里打哪里的队伍,这样每次做事都需要解释一大堆实在是有点影响效率。

虞午虽然这样想,却还是耐心解释说:“甘老,竹子一身都是宝,有我在怎么浪费一丝一毫?”

“冬笋鲜嫩而略有涩感,春笋爽口而有些粗糙,二者都是饮食佳品。成年的竹子,可以做船,扎篱笆、编席子,制造竹笼、竹篮、竹筐,据说南方还有一种竹子做的竹楼。夏日里,要是能有一把竹躺椅,在树荫下乘凉,那可不是一般的享受。”

他还没有说优质的竹炭远胜过木炭,如果能制造出竹纸来,那更是造福万代的事情。

巡山只能是浅尝辄止的告一段落,整个山庄的布局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房屋建造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向阳山庄目前主要分为四个区域:种植区、生活区、工坊区、养殖区。

生活区和工坊区都在半山腰,现在绝大部分还只是用黑灰划定的分区,尚未有多少建筑拔地而起。

那里有一块自然的高台,最东面的一侧由南向、东向的上下两层宿舍和西向的大食堂组成,中间留下了一个宽大的广场。紧挨着它的西墙边,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这里就是虞午将来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左右四间厢房,足够他鼓捣一些玩意儿。

工坊区与生活区相隔两三百丈,目前规划的都是空空如也的厂房。唐四原本打算按照虞午的图纸先将住宅区建起来,但他坚持要先建好小工坊。“住的地方可以稍后,现在急需自己制造合适的工具。”

养殖区分两块,一块与生活区毗邻,就在它的下方,主要是猪、牛、羊的圈舍。浑河边上还有一块鸡、鹅的区域,那里现在的数量比较少,固定建筑比较小,主要还是以窝棚的形式呈现。

庞国人的农家虽然也会饲养一些家畜,但毕竟是偏远积贫积弱的小国,大多数农户没有喂食禽畜的多余粗粮。所有一切能够果腹的,都进了活人的肚皮。

吃猪宰羊,那更是富贵人家才有的奢侈行为。

正是因为如此,虞午对大规模饲养的前景十分有信心,只要平稳度过这个冬季,就是万象更始。

砖窑目前就在工坊区,取土、制作砖坯、烧制,都按照虞午制定的流水线规程,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所有的墙都是用出自这里,整个建筑群算不上气派,却也着实是很窗明几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