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的酒就不能喝太多,第二天一早虞午感觉头痛欲裂,却不得不挣扎地爬起来。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虽然每个方面都安排了人手,但依照他们原有的做法,只能勉强维持生存。虞午也不是什么建设庄园的专家,也需要一点一点实验才能获得成果。

虞午想了好几天,终于总结出了十六字的方针:“合理规划,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高亩产!”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巡查山间有用物种,以便落实经济林种植,将山地也完全利用起来。

甘明一大早就等在了,跟随在他身后的还有两人。一个叫做陈巨,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看到虞午就憨厚地作揖,不怎么说话,到现在为止虞午就听到说过两个字:“好!”“是!”

别看他嘴笨,却聪明得很,虽是世代农户,却是一把打猎的好手,这些年来摸遍了整个向阳山,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有他在,上山才能万无一失。

还有一人食甘明的小儿子甘仁,今年才十二岁,虽然面黄肌瘦,却透着一股子机灵。据甘明说,他从小顽皮,上树捉鸟,下河捞鱼,这些年家里困苦,要不是他能自己找点肉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

“这山上可有猛兽?”虞午端着大碗,和三人一起蹲在路边,一边呼哧呼哧喝着稀粥,一边问道。

陈巨憨厚地一笑,说道:“没!”

甘明白了他一眼,接着道:“小公子,我都问过了。三年大旱,这山上肉食少得可怜。猛兽绝迹,一些兔、鼠还是有的,鸟倒是不少。”

虞午点点头,和自己预料的差不多。

他们首先登山的是向阳的南山坡,整片的针叶松连绵成片。间杂着一些杨树、合欢树,这些耐旱的植物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也长得郁郁葱葱。

经年的枯枝、藤蔓堵塞道路,靠着甘明三人轮番持石镰劈砍才勉强成行。

甘仁的背上绕着一大圈的麻绳,虽然他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却不敢违背虞午的意思。好在他年轻,天生就是在林子里穿梭的料子,并不觉得累赘。

“一场大雨,简直救活了整座山林。”甘明无比感慨道,“十天前,这里还是一片死灰,大雨淋透了整座山,藏在里面的种子立刻就生发了。”

虞午不禁感叹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甘仁闻言一脸疑惑,问道:“什么叫大自然?”

虞午哑然失笑,居然不经意间说出了这个时代没有的名词:“就是说造物者的力量,你可以这么理解!”

甘仁虽然不明白,但是看着父亲投过来的制止的眼神,也就不敢再问下去了。

“自古大灾不过三年。”甘明继续道:“想来这场雨后,旱情就该缓解了,咱们的好日子也该开头了。这都是公子带来的福分。”

陈巨也道:“对!”

虞午看着他这样子实在难受,笑道:“你别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平常你也这样吗?”

甘明忙解释道:“他平常就是话少,但也不至于这样。就是看到公子你,有点紧张。”

虞午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紧张啥,你就当我是自家的后生仔。”

说完,他仔细看了看陈巨背在身后的一把小弓,问道:“这是你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