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不绝于耳的夸奖,康熙跟诸皇子都麻了:横竖就你四哥厉害呗?

不管怎么着,都能被你夸了又夸!

从塞外就致力于跟他搞好关系,但至今也还停留在被同情范畴的胤礽酸溜溜。

还边酸边记。

随时准备照葫芦画瓢。

咳咳。

什么脸皮不脸皮的,暂时放一边。只谨记一切行动为大清的基本原则,但凡有利于大清的,就都记下来,一样样徐徐展开。

比如前面的查抄内务府,国库清欠。

还有即将开始的整顿八旗。

在这方面,胤禛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所以见胤祄来,他才喊了那么大逆不道的几句。本想小家伙会顺着他的话茬往下想,哪想着他又是好一阵夸夸夸啊?

关键时候,老九还夹带私货:“疯了吧?竟出此大逆不道之言,汗阿玛揍他!”

[噗~看来野史也不全都胡编乱造,至少四九不和是真的!]

康熙:……

很怕他顺势打过去,小十八又开始在心里嚷嚷他养儿子如养蛊。为了屁股下那把椅子,差点把九龙全都坑死。

所以即便看着怒火中烧,却也没有上手打人。

只冷冷一眼瞪过去:“让他说,朕今儿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个什么子午卯酉。”

胤禛板着脸拱手:“儿臣遵旨。”

然后他就开始发挥在户部工作的专业优势,一项一项开始报账。

从旗人出生到死,朝廷需要颁发的银子、粮米、布帛、田地、房屋等,一样样算起。顺治年间,刚刚入关时,八旗有多少旗人、多少成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