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墨二十七年。

宁、墨两大州再陷剑拔弩张之境,是以民间有传,近来嘉宁布防图被盗一事,系墨川细作所为。当值巡守三十名,二十五名被人割喉放倒,余下五名不见行踪。

嘉宁落了半宿春雨,城北幽丽,小道探新芽,城南却是喧腾非常。

“——站住!”

殷红当街翻卷不迭,衣摆下踏步如飞,引得沥水四溅,给小小子的新装添了几点泥墨。

眼看小孩儿双手攥着晶莹流汁的糖串,张大嘴便要冲娘亲惠钞的背影号哭,红衣人疾趋折返,不知往他口中塞了什么好东西,预备攻城的石炮登时哑火。

妇人转身即任阵风掀起帷帽,不及遮掩,忙低头寻子。自家小儿指向前头追风逐日的红衣裳、再指回缺牙漏气的嘴,仰脸与她呵呵笑:“娘,甜。”

兵部的人一个也笑不出来。

搅乱王城治安的逃犯甚至得闲掉头停下逗弄小孩儿,他们依然被其甩开老远,几十双腿沿街跑了将近半座城池,捣得半死不活。

蒙面红衣电光也似的掠过鱼贩,不禁抬手揉了揉鼻子。

“天爷,那人何等来头?”鱼贩把着推车循望,与面摊的伙计感慨,“非但罔顾礼法在嘉宁王城疾行,还对官兵视若无睹?”

伙计瞥一眼飘落街边的画像,弯腰拾起客人留在桌上的铜板,道:“连兵部与刑部联署的通缉令都照撕不误,您说的,算不得什么。”

许是听清了二者的对话,或教满城百姓当笑柄旁观自觉失颜,为首的官兵大喝手下废物,而后兀自驻足面摊前,提刀指人:“瞎看什么?是老寿星吞砒.霜,活腻味了?谁家嫌日子过得淡,想领上牢饭换换口的,尽可好事!本官一律视作乱民同党押走!”

观者噤声退避,待官兵走远,只听一清亮女声大言道:“要我说,那人撕得好极!胆敢将墨川细作画得与宁世子一模一样,他们才是活腻了!”

众人见女子乘驷马雕车而来,那拨窗幔的手腕叮当挂着玉镯又珠环,面纱两侧坠胡蝶琉璃耳珰,银鎏累丝璎珞压于异彩炫目的绣襟之上,隐约还见车中有人端茶侍奉,无不了然。

此女是位有身份,且不怕得罪官家的显贵。

嘉宁的显贵,自娘胎始,便是让人奉承的命。如适才把这位显贵嘉许之人称作乱民的官兵在此,也必定要跪谢尊训,更莫提些个布衣。

不过,百姓们学着那群惯会挪赃银投善款的官老爷说了不少违心话,对嘉宁世子宁展却是真心拜服。

无论为哪般,人丛中立马有接话者借势放怀:“说的是!若非世子殿下开了私库,去岁虫灾,大伙儿早成饿死鬼了!”

鱼贩连连赞同:“嘉宁贫水,都道倒腾海错[1]的荷包肥,税银缴起来就没个完。入境收十之一二、进城收十之二三,交货还要缴四成利,这不是教咱们北上做买卖的有来无回嘛。好在宁世子仁德,有他坐镇——门税[2]全免、过税[3]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