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商品!

货币改革的表象是用银子换银币,本质是用银子买银币。

换个思路想的话,可以把货币改制理解为一笔生意。

大明朝廷是卖方,老百姓和士绅是买方。

在这笔生意里,卖方拥有绝对的霸权。

但是...

崇祯为了不破坏大好的局面,决定用商业手段把东西卖出去。

由于银币是有特殊属性的商品,所以崇祯的方法不是强制百姓用银子买。而是找托制造出银币抢手的假象,并传出朝廷打算禁用银子的消息。

双重攻势下,普通老百姓慌了。

他们本以为没人会主动拿银子换银币,没想到换的人不但多,还一个比一个有钱。

有的人出手就换几百上千两,直接把库存换没了,不给后面的人机会。

换不到银币的百姓开始恐慌,恐慌的情绪迅速传了出去。

他们位卑权轻,斗不过也不敢和朝廷作对,于是纷纷拿出家里的银子想第一时间换成大明圆宝。

陕西币制改革的第四天,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百姓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不过...

大明钱庄和宝源局还是没有敞开了给百姓换,而是每天限制一定数额。

一是宝源局每天铸造的银币数量有限。

二是崇祯有旨意:前期一定要制造出一币难求的局面。

崇祯为什么要这么干?

因为他要搞饥饿营销!

想让百姓们主动把银子换成银币,只制造恐慌情绪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