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宋权和李邦华在朝堂上对质。

他在想...

宋权为什么要处处针对李邦华?

甚至翻出十二年前的污点来打压他。

他们二人并无私仇,没必要追着这个事不放啊。

再说这件事的责任不在李邦华,李邦华只是背锅的。

开炮打中满桂的是恭顺侯吴惟英的人。

时任京营总督是襄城伯李守琦(李国帧的爹)。

这个责任要么当事人承担,要么一把手承担。

结果却是李邦华这个不入流的二把手担下了责任。

就很...魔幻。

眼看李邦华和宋权的争吵声音越来越大,王承恩突然说道:“两位都小点声。这不是街头对骂,谁的声音大谁有理;这是朝堂,需要讲道理证据。”

“臣请陛下罢免李邦华兵部尚书和内阁首辅的职位,将其交由镇抚司定罪。”宋权不甘心的说道。

李邦华据理力争:“这些都是诬告,请陛下给臣做主,将诬告之人下狱定罪。”

朝堂上再次恢复安静。

崇祯大脑飞速运转,思考这件事背后的真相。

如果宋权这种行为只是为了震慑李邦华,让他不要得意忘形。

崇祯不但不会阻止,还会大力支持。

毕竟朝堂之下不能由内阁首辅一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一言堂。

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百家争鸣才是他想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