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朝会的这一天,按计划太子会在兵部大堂里初次会见诸位公子。元恪一早便来到兵部大堂,只是没想到有许多公子来得比自己还早,其中数人正围着一位公子谈笑风生,定睛一看,中间众星拱月那位神采奕奕的公子正是周琰,元恪连忙迎上去行礼。周琰一见元恪来了,连忙拉着他向其他公子介绍,元恪心想,自己与这些藩国的公子也并不熟悉,不像周琰这样八面玲珑,自己也只是个侯府的庶子,不及他们尊贵,只能勉强的跟着周琰走动认识了一圈。

等稍微静下来,元恪把周琰拉到一边问道:“六公子,前几日我去你那边探访,你府中下告诉我说你那日饮酒后就染上风寒了,如今身体可安康了?”

周琰听罢一摆手:“哎,一点小恙,不打紧不打紧,可不敢误了今日的朝会。”

元恪回道:“那就好,若是因为与我饮酒伤到了公子贵体,那我可就太愧疚了。”

周琰眉头一皱,故作生气道:“赵兄你看,你又开始客套了吧?”

元恪听罢,畅然一笑,几日不见,周琰还是那个把酒交心的朋友,周琰也跟着大笑起来。

正在众人谈笑之间,外面突然传来通报:“燕国世子到!”

堂上刚刚还在嘈杂谈笑的诸位公子顿时肃静起来,收拢了神色,并默默的分立到了两侧,让开中间一条大道。随后从堂外正步走来一位面相三十岁左右的公子,他的衣装与其他公子颇有一些不同,其他公子在朝会这种场合都换上了宽大华贵的朝服,而他却身穿一身紧身劲装,那身劲装虽然也很精致,但上面却绣有虎豹爪牙一类的装饰,再加上身形孔武有力,乍一看,着实比堂上的公子们多了几分英武之气。

周琰在元恪耳旁小声说道:“那就是燕国世子,崔茂。”

元恪回道:“早就听说燕地尚武,今日一看这燕世子的气质,果然名不虚传。”

崔茂一进来,便成为众人的中心,原来闲散谈笑的诸位公子们纷纷聚拢上去行礼呼,崔茂也不推辞,一一迎来送往。

谈笑间,诸位公子皆已到齐,兵部小吏通报,太子与晋王马上就到。众人于是分开次序,前后端立好静待太子与晋王。不多时,便从堂后走来一群人,元恪抬眼偷看,其中走在正前中央的应该就是当朝太子周瑛了,他应当是相当看重今日的朝会的,身着了一身并不常见的杏黄色衮服,衮服中央一条偌大的金织蟠龙气势非凡,再往上看,元恪不禁觉得有点失望,只见那太子神色苍老,鬓发都有些许的苍白了,再加上身形肥胖,步履迟缓,元恪暗笑:这太子据说也就三十来岁,怎么感觉都和袁先生一个年纪似的。

太子身侧另有一人,与太子同行,样貌却比太子年轻了许多,身穿一身与太子相似的蟠龙衮服,只是他却穿不了杏黄色,而是一身银白色的衮服,想必这就是晋王周瑶了。元恪看这晋王虽然衣着逊色了太子几分,相貌身形却是剑眉星目,气宇轩昂,这华贵的气质自己之前只在大哥元慎身上见过,怕是大哥到了晋王面前,也是自愧不如。

太子与晋王来到众人面前,太子便开始训话了:“诸位……免礼……”

元恪一听,似乎有些异样。

太子继续说到:“诸……位,远……道而来,辛辛苦了……”

元恪这才发现,这太子说话似乎有些迟钝,心中不禁偷笑,原来所谓的太子有隐疾,说的是口疾啊,这哪是什么隐疾,一开口就发现了,这也太明显了吧。侧目去看其他公子的表情,大多也是有些意外,面面相觑。

太子似乎也是注意到了,神色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是好。一旁的晋王上前小声解围:“太子,要不还是我来吧。”太子叹了口气,招招手示意让晋王上前继续。晋王站定道:“诸位公子都是我朝的肱骨之臣,拱卫四疆,保我大周安宁。今日能在帝都得以一聚,实乃本朝一大幸事。望诸位都能在麟英会上一展风采,扬我大周神威!”这晋王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说起话来也是有理有据,周到得体,元恪心中不禁佩服,也难怪皇帝会有废嫡立庶的心思,自己今日只是简单一见,就感觉天差地别,太子这副模样将来确实有些难为人君。

诸公子听罢,也立马俯身行礼,齐声回道:“谢太子,谢晋王。”

随后便是兵部的官员上前宣讲麟英会的安排了,这届麟英会只考校武艺,分为步战,骑战和射术三项,元恪暗喜,这可真可谓是正中自己下怀,步战不知道是否能遇到敌手,骑战和射术自己可是从没怕过谁。

一番例行公事的客套流程后,众人本以为今日的流程已经结束准备散去了,突然人群中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吼声:“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正是燕世子崔茂,只见他从众人中走向前,来到太子和晋王面前躬身行礼道:“臣初来帝都,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子晋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