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传闻。

说杨可卿年轻时曾与明王一同捉拿犯人,从二楼一跃而下,将逃窜的犯人牢牢控制住了。

之前还以为这是野史胡编乱造,但是看着眼前入木三分的百余斤书简,沈青云突然觉得,这事儿是真是假,或许可以论证一下。

原本沈青云觉得光看见这些书简,能论证杨可卿确实身怀武艺,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想到内容给了她更大的惊喜。

书简上的文字并不是随意刻下的,而是杨可卿在老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一笔一划刻下的自传!

自传啊!本人写的自传,即使可能有一些地方出于个人感情,不够公平公正,但内容放出去,也足以影响当前的历史研究方向了!

杨可卿刻下的文字是当时的繁体文字。

为了便于文字的传播和降低学习难度,后世不可避免的对一些文字进行了简化处理。

好在时隔千年的文字一脉相传,沈青云读着还算顺畅,没有太多不认识的字。

在杨可卿的笔下,所有人看见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大庄新阳年间。

杨可卿开头写她的少女时期,这个没有太多赘言,只说那时浑噩不真,任人摆布。

大量的开头描述,都给了沈玉耀。

沈玉耀,看见杨可卿在开头称呼七公主,不少人就屏气凝神,不敢大声呼吸了。

好像动作稍微大一些,就会打扰到那个人。

那个镌刻入他们灵魂深处的名字,叫无数人敬仰的帝王。

“七公主为人聪慧,自小便与他人不同,性情活泼,与人为善,和她相处如沐春风,她是大庄最美的少女,温暖如同骄阳。”

杨可卿写过很多拗口的文章,她的文学造诣非常高,但是没有流传过一篇白话文。

这在白话文出现后就风靡的新阳时期是极为少见的。

即使是那些嘴上骂白话文是文学糟糠的人,私下里也会偷偷的改变文风,因为当时的人就推崇白话,不写白话,文章发表会很不顺利。

但这项不说出口的规则对杨可卿来说没用。

她又不是靠文学才能睥睨天下的,她是靠自身能力,是让人无法抵抗的能臣为官之术。

但在书简中,杨可卿通篇都是用的白话文,她在尽可能的用质朴的文字,描述她眼中的沈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