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西齐王,段凌云。

段凌云是段延禧众多兄弟当中,唯一能与段扶风相提并论的一个。

当初段延禧刚登基时,也正是因为看出这两人实力不菲,担心留在身边会成为祸害,便把他们分别派去当时还很贫瘠的南疆与西齐。

不料这两人都把各自的地盘经营的风生水起,隐约有与中原齐头并进的趋势。

段延禧很不想看到这一幕,可惜发现的时候,已经无力阻挡了,只能偶尔往两地派些刺客,希望能了结他们的性命,收回南疆与西齐。

眼下收回那两地是没希望了,与段扶风也算是彻底翻了脸。段延禧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段凌云,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一起抵抗塞外。

他屈尊降贵的亲笔写了封信,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去西齐。

很快西齐的回信就来了,段延禧看完怒发冲冠,险些火烧泰宁殿。

段凌云在信中讲道,自己最近身体不适,无法领兵打战,手下也没有得力的将领,因此无法帮助中原对抗塞外。

言下之意,竟然是让他自求多福了。

段延禧被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亲自冲到西齐去,一刀砍了段凌云。

若兰见他数日都没来桃华宫,便买通了一个随身伺候他的老太监,得知此事,主动熬了碗汤送去泰宁殿,有意无意地安慰他,劝他以大局为重。

段延禧也知道现在不是撕破脸的时候,想来想去,写了第二封信给段凌云。

这封信比上封要简洁许多,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要是段凌云一定不肯出手,那他在中原彻底覆灭之前,会找他先拼个鱼死网破。

此信一经发出,段凌云果然改了说法,火速寄来第二封回信。

段延禧收到信时正在与若兰一起用早膳,看完信后半响没说话,脸色阴沉得吓人。

若兰想问又不敢问,在旁边默默地喝粥。

最后段延禧把信往火炉里一丢,起身便走,步伐中夹带着滔天的怒意。

他一出门,若兰立刻扑到炉边把已经烧掉一个角的信徒手抓出来,柔嫩的手上瞬时烫出好几个水泡。

她没有在乎,把信上的火苗扑灭,迅速浏览起来。

虽然被烧掉了一小部分内容,不过她根据看到的内容推断,段凌云的意思是,非要他打战可以,但是战争中所有的军需与人员伤亡都要由中原来负责。

也就是说,他的军队不管吃掉多少口粮、用掉多少兵器、死了多少人,都需要中原来填补这空缺。如果不行也可以,那么中原可以迁都至西齐附近,由他派大军保护,保管朝廷不会被塞外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