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柳杏儿和姜氏坐定之后,谭墩子就扯着嗓子吆喝了起来。

车上的姜氏一听五文钱一个人,差点儿没从牛车上摔下去,她紧紧握着柳杏儿的手,想说要不然咱们别坐了。

可如果不坐,蒸糕就白给了啊!

姜氏整个人都不好了,柳杏儿没开口劝,车上也不是劝的地方,且劝了也没用。

穷惯了的人忽然在坐车上就花掉十多文,真儿真儿是要她的命!

谭墩子吆喝了一圈,上来了一老一小,是个老头儿和一个小男孩儿,姜氏将柳杏儿挡在后头,和老头儿隔开,出镇子之后,又上来两个妇人。

这两个妇人叽叽喳喳说了一路,愣是从镇上到县城就没停歇过,不过听她们八卦东家长西家短的,一路倒是不枯燥。

到了县城之后,谭墩子没进城,他对柳杏儿和姜氏道:“我就在这儿等你们,未时末申时初刻之前你们需得到这儿,不然天黑前赶不回去。”

姜氏表示知道了,和柳杏儿背着背篓进县城,好在进城不要进城费,姜氏舒了一口气,她对柳杏儿说:“现在这个县太爷是个好的,不收进城费!”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二舅来过一次县城,那时候进城一个人要给两文钱的进城费!”

柳杏儿问:“那如果家在县城里,可是郊外有田地的人家怎么办?每天出城干活儿,回来还给两文钱,天天这样如何能给得起?”

姜氏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许是种地的就一直住在田地里,并不敢每日归家!”

“终归当官的说什么是什么,百姓们只能另想法子。”

姜氏一句话,道尽了封建社会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心酸。

县城就比镇上繁荣多了,街道多,店铺多,行人也多。

跟后世的古镇差不多的既视感。

姜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条街去,柳杏儿就扯着她慢慢逛。

“杏儿啊,咱们去何处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