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上午,梁余声看了两处房子,一处不合适,还有一处被人捷足先登。下午他给韩重云打电话,说要谈门面的事,两人就约了步行街见面。

梁余声想着开店的是方洋,就把方洋也叫上了,方洋来的时候带了李春玲。

按照韩重云原本的计划,他是要把观赏鱼店弄在一楼的,而方洋也想把涮串店开在一楼,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设计才最合理?

梁余声当初是说了,在店和店中间用玻璃拉门隔着就行,但是真要弄上这么几道门,屋里几乎就没法看了,而且那也不符合韩重云的审美。

在场只有梁余声是学美术的,但他学的是国画,所以对于设计并不是很在行。其实当初他提拉门的想法前也是脑子一热,这会儿他也知道真这么干肯定不行,先不说美不美观的问题,就说涮串的锅子里飘出来的那些油烟,时间久了就会让鱼缸变得油腻,不够透亮,如果天天擦,在缸体上产生的磨损也是相当可观的。

说实话,他觉得在这里卖鱼根本就是脑子有病。这里的费用这么高,卖什么鱼才能把本金收回来?再说不远处就有个花鸟鱼市场,谁会盯准这一家?所以他怀疑韩重云或许根本就不是为了赢利,如果真是的话,大概也不会同意把门面分租一半出来。

他始终没想明白,为什么韩重云突然改变主意。

韩重云也无意让梁余声明白,他只是把自己的最新想法说了出来,“从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我会找人拆掉,然后在东墙那边直接引一条道通往二楼,这样两边就能彻底隔开。改完之后一楼的整体实用面积大概还能剩下一百一十平,年租金我要三十万,你们觉得行就租。”

这是梁余声认识韩重云以来韩重云说的最多的一次。

方洋决定考虑考虑。

梁余声觉得价钱还行,但是李春玲不同意。一天光房费就得接近一千,这得卖多少才能出成本啊?她拉方洋到一边,“大洋,这也太贵了,还是再找找别的地方吧?要不这门面你就给我用来卖服装,卖服装利润大,我肯定能赚出来!”

方洋同意就有鬼了,一时没说话。

韩重云也不急,反正房子是他的,他的意见总是第一。他问梁余声,“晚上有事?”

梁余声说:“没,您有事?”

韩重云带着稍许玩味的目光落在梁余声的眼睛上,“请你吃饭。”

梁余声在方洋诡异的视线下,跟韩重云一道走了。他主要是不想跟方洋和李春玲多呆。李春玲这个人怎么说呢,他不太喜欢。倒不是说占了他兄弟这种搞笑无理的原因,而是单对于李春玲这个人,不合眼缘。

韩重云带梁余声去了一家……老旧的四合院,院子从外头看没什么特别,但一进里面,连服务生穿的都是古代的衣裳。

梁余声刚进来时有种走进片场的错觉,有个身着马褂的男人诚惶诚恐地出来说:“韩先生,您来了。”

韩重云朝那人耳语了几句,那人带着一丝狐疑,点点头,随即说:“两位里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