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了会很危险吧。”

“确实,你看,主要是因为它……无色无味,很容易喝多。但喝太多了就会——也许就永远也醒不来了。”

“那确实太危险了,标准用量是多少?”

“一瓶盖就足以睡上几十小时了,可以佐酒,不……嗯……不影响风味。”

“哇哦,那可真是很强力的药水。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您不如把它交给我保管。”

“呃,这……”

“施密特先生?”语气严厉起来。

“对,对,这是个好主意——您看,我在什么时候服药好一些?”

“我觉得威尼斯是个很不错的城市,很适合睡个好觉。”李竺站起来,攥紧手心的小瓶子,和施密特再次碰碰杯,“晚安,施密特先生,祝你有个好梦。”

她转身走向柳金太太,途中经过雷顿的座位,甚至还冲他甜甜地笑了笑。

“啊,我太太回来了。”她回到自己的座位时,傅展正和柳金先生聊天,他愉快地说,“她真美,不是吗?”

他的手搭上她的,干燥又稳定的手指轻而易举地夹走药瓶,挪入袖口,李竺的晚装没有口袋,无法置物,他是更好的藏匿地点。

恩爱夫妻别无选择,交换一个脸颊吻,把握机会短暂而又意味深长的互相凝视,李竺微微点点头,傅展搭上她的肩膀,他的笑容比刚才更愉快了,“就像我刚才说的,某些时候,她比自己意识到得更有魅力。”

傅太太暗中肘击他一下,傅先生发出隐蔽的痛呼,这让傅太太发出娇笑,她的心情也比刚才更好,笑容更明艳,柳金先生不得不呢喃出少许真心实意的赞同之语。

欢声笑语,音乐动人,良夜尚早,列车在月下丛林间穿行,向威尼斯前进。——确实,那是一座很不错的城市。

第17章 威尼斯(1)

威尼斯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威尼斯,水与桥之城,淤泥上开出的玻璃花,这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城市,正在下沉的传奇,波光粼粼的咸水湖拥吻着它,站在圣马可大教堂的港口看出去,广袤得几乎就像是大海,强烈的水腥味儿是它的香氛,这城市在一片淤泥中建起,先民在港口淤泥中打下木桩,铺设当地特产的伊斯特拉石,再在上头用木头建筑房屋,文明就这样一点一点扩张开去,玻璃、面具,狂欢节,这座城市什么时候都挤满了游客,它和《百年孤独》相隔了整个地球,但却充满了这本书的魔幻气息。当人们拥在叹息桥上,跳过涨潮时突出于路边的石桩,坐在被淹没的圣马可广场上喝咖啡时,他们都坚信自己来到了中世纪,这城市好像从建成的那天起就没变过,色彩在这里最明艳,绿色的水,被风雨吹过的淡黄墙面,水光里潋滟的夕阳,航道中驶过的贡多拉,只要能取到空镜头,随便一张照片都能登上杂志——这是座活在照片里的城市。

那些来此的游客,他们不会说叹息桥上挤了多少人,暗绿色的水面离开滤镜会让人怎样地联想到久未淘过的老池塘,怎么用咸水湖的颜色来辩解也无用,因为坐在贡多拉里那强烈的味道更像——贡多拉也实在过多了,‘过多’是威尼斯的一个问题,游客就像是威尼斯身上的虱子,过多,当地居民被挤着离开本岛,搭乘水上巴士每天来此通勤,他们不得不如此,这里的房租过分昂贵,大部分老房子都被改造成了旅馆,底层店面通常只做两种生意,旅游纪念品,餐馆,所以这里的面具和玻璃制品也着实过多。内容物高度重复的店铺让人精神紧张,很多中国游客会想到上海周边的水上小镇,朱家角、周庄,但通常不愿承认,来欧洲的机票不便宜,旅游者有高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暗下决心把实情藏在心底,只留下朋友圈高逼格的照片,作为威尼斯留下的官方回忆。

越是老城市,奢华酒店就越昂贵,毕竟,小旅馆可以凑合,但奢华酒店却自有坚持。这也让他们无法在中心地带继续经营,因为这一带很难供给他们足够规模的建筑。东方快车号客人就在奇普里亚尼酒店入住,这里距离圣马可大教堂只有4分钟路程。

游客过多,对游客本身也是个问题,总督府和圣马可教堂内人头攒动,钟楼的电梯上上下下从未停歇,但这一切对东方快车号来说,影响不大,客人们下午抵达威尼斯,黄昏时分从彩色岛返回,用过晚饭以后乘船前往教堂,在开放时间结束以后享受私人导览时光。站在二楼回廊上,聆听青铜摩尔人按点敲钟。

“这是1497年建造的大钟,当时最顶级的工艺,只有富甲天下的威尼斯总督府才能建造得来。如果你玩《文明》,这可能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它建成的消息对当地的民心士气会有一定的鼓励。”他们请的导游在解说回廊上陈列的四匹骏马,傅先生和他太太稍微退后了一点,踩着倾斜的地面闲聊。“你以前来过威尼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