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开始对切萨雷让她演 音乐剧的决定有些不能理解,纯粹是出于敬业才去做到最好。但现在珍妮已经是发现了这个决定的迷人之处,且不说在试镜、彩排过程中取得的基本功进步,在过去 一个半月里,每天一场公演,这种节奏安排对于珍妮的演技进步,她感觉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种进步也就只有她自己感觉得到,因为对外她的表现一直都是让人 惊叹的超100分,只有珍妮自己知道这里面哪些是金手指的帮助,哪些是她自己取得的成就。

在首演以及之后的一周,珍妮一直采取金 手指演完全场的状态,她的共情效应衰减时间大概在五分钟左右,大概每五分钟进入演艺空间开一次金手指就行了,经过多次的练习以及三比一的时光流速,她开关 金手指的速度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安排一下时机,用自己的演技过度一下,天衣无缝地就能演完整场,只是下来后会因为太频繁开启金手指而头痛。

一 周以后,珍妮就开始用金手指和真实演技组合的演法了,得益于她那一群技术流的粉丝,她可以很方便地在讨论版上看到回馈。比如说今天她的 《Nowadays》是自己在唱,《Roxie》开了金手指,那么论坛上就会有帖子,对于她昨天和今天的《Nowadays》做出反馈:“《Roxie》 还是非常稳定,但在《Nowadays》里我觉得珍妮昨天唱得比较好……”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到相邻两天的票,所以珍妮还给自己每一场每一幕的表演都做了金手指日记,方便她看影评时对照参考。有了这些热心的义务评论家,她非常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演技进步过程——起码是在《芝加哥》这出戏里,她的进步是完全能感觉得到的。

随着时间的推进,首先是歌舞部分,有没有金手指,观众的反应渐渐都差不多,然后演技对白部分,现在带金手指的那天会被评论为‘状态特别好,非常动人’,而自然出演的话,观众的反馈也一样是‘闪闪发亮、动人心弦’。

除 此之外,珍妮自己也觉得她更加能投入角色了,也许她本身不是太有天赋,需要大量的实战练习才能做到那些天赋演员一夕之间就能达到的地步,但在演艺空间的帮 助下,她知道完全投入角色、克制地投入角色都是什么状态,有了这么一个理想状态在,她调整自己向着满分靠拢,也就不是那么不可能了。她现在隐约把握到了那 种入戏的状态——说起来还是比较玄妙的,在抛弃自我的同时,又留有一丝自我意识,但真正把握到那种状态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演得并不会比金手指上身时差。她 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练习,在练习中学习如何快速把握这种状态,并且一直保持下去。

笨鸟先飞,有演艺空间的三倍流速以及对比重放功能(之前詹姆斯安排人摄录了全场表演,珍妮把DVD要了一份拷贝以后,也可以在空间里进行重演了),只要她的毅力足够,进步速度就是会比别人快。

在上一周,珍妮首次全场没开金手指,也成功地把戏给顺下来,丝毫没出纰漏,不论是散场后等候签名的观众评论,还是讨论版上的粉丝repo,乃至剧评栏的评论,都非常良好,没有人觉得她的表现比平时要差。

之前和安的彩排,珍妮也让玛丽录下了全场,虽然这不合规矩,但她现在毕竟是享有特权,就是詹姆斯都没有多嘴。看过彩排以后,她认为自己在不开金手指的情况下,和安大概应该是旗鼓相当,两人均分注意力,没有谁更好、谁更差。

这 是个客观的评审结果,但珍妮认为评论和反馈未必会如此客观,第一,她知道自己红的时间还太短,空降的感觉还很强,甚至包括剧团里都还有很多人觉得她是靠关 系空降的,实力也就SoSo。而安在业界已经有四五年了,她的履历更漂亮,更正统,所以,在两人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剧评家可能会更夸奖安,认为她的表现符 合期待。第二,她和安的起点不一样,安的前任是黛德丽,她只要做得比黛德丽好就是成功,而珍妮的起点是自己,她做得和以前一样好别人也不觉得这会是惊喜。

再说,更重要的还是第三,那就是珍妮已经演出一个多月了,很多常客观众包括评论家,对她的新鲜感已经开始消褪,而安却还是个新面孔,外来和尚会念经,人们总是会对新的天才更宽容和热情。

这 就是演艺圈啊,人们喜新厌旧的速度是很快的,即使她也在进步,但只要进步的速度赶不上后来者涌现的速度,那就会被评论家和大众注意力无情地抛弃。——当珍 妮是冲击者的时候,她肯定是希望能力为尊,尽情地享受着新鲜感的红利,但现在她成了守擂者了,对于这完全没变化的规则,就怀有复杂的,甚至类似于憎恨和无 奈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