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乱的思绪在他的脑海中纠结成了一团,丹尼尔发现自己一时间竟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老实地说,“罗伯,我恐怕——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

“是啊。”罗伯听起来并不失望,如果要说的话,倒不如说他是有些最终肯定的感觉,“这没关系,丹尼尔,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准备……”

#

在 大洋另一头,覆盖着冰雪的纽约街头,罗伯坐在书房窗口遥望着空荡荡的小区路口,无意识地旋转着手头的一根钢笔,借用着电话那头意味深长的沉默盘算着自己的 心事:珍妮弗和切萨雷说得没错,也许丹尼尔是当今世上最好的演员,但毫无疑问,他和孔蒂多这个角色还有一段距离。

“孔蒂多是个非 常精细的角色,扮演他就像是个外科手术,九个女人对他的影响必须一一如实地反映到孔蒂多身上,而且要把这些信息传递到观众心里,让他们理解孔蒂多的心理状 态,以及他深陷中年危机的原因。”珍妮弗的分析现在显得越来越有道理了,“而刘易斯他的事业黄金期出现在他得到奥斯卡以后,这事实上是个悖论——任何一个 现在还活跃在大众面前,成绩优异的好莱坞中年男星都很难受中年危机的困扰,尤其丹尼尔更是如此,他的家庭在最近十几年中一直非常稳定。”

罗 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珍妮弗和切萨雷的说法很有道理:他自己就是如此,即使是在《芝加哥》之前,凭借着出色专业技巧,收入丰厚的他也没有中年危机的感觉, 凭借《芝加哥》和《艺伎回忆录》走上事业巅峰的现在,就更距离中年危机有很长一段路了,当然丹尼尔也是如此,再说,丹尼尔这些年来主要面临的心理障碍一直 是难以出戏,和中年危机根本就不沾边。

当然,演员不需要杀人也可以去模仿杀人后的感觉,罗伯特.德尼罗在拍摄《出租车司机》以前也没有开过出租车,丹尼尔当然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体验生活,还原出属于他的中年危机,罗伯也对此有很大的信心,但——

“事 实上,要还原孔蒂多,对男演员们来说有两大难点,他们要深刻的理解中年危机,也要深刻的理解孔蒂多的艺术家性格,但对刘易斯来说,首先他对中年危机很可能 根本一无所知,其次,他也需要时间把孔蒂多和他本人的性格切割开来,孔蒂多没有精神障碍,剧本中他和逝去母亲的对话更像是象征手法,如果刘易斯本色出演, 这个角色毫无疑问会走入歧途。《9》是个非常大的项目,罗伯,你需要处理好10个大牌演员的叙事角度,刘易斯的表现不能勉强达标,事实上,他甚至不能只是 ‘很好’,他必须超凡脱俗才能压好阵脚,真的把孔蒂多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而如果你放纵刘易斯用自己的步调去理解孔蒂多,他很可能会找不到状态 ——也许他会被孔蒂多和他的相似点混淆。”

切萨雷.维杰里虽然年纪轻轻,但罗伯一直对他非常看好,在他看来,切萨雷的品味毫无疑 问值得信赖,眼光也精准得让人害怕,他对于《芝加哥》孤注一掷式的狂热追求让罗伯到今天都记忆犹新,而他对《9》相对不那么热衷的态度(罗伯很清楚,珍妮 弗会答应出演《9》只是为了还他的人情),也成为罗伯心中的阴影,他不会为此放弃这个项目,但每每想起切萨雷的保留,心里就会蒙上一层淡淡的阴霾。他有种 感觉,切萨雷并非是说服他让步才端出这套说辞,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这套说辞,他才对《9》不是那么的有兴趣,甚至没有积极推荐手下别的女星参加试镜。

从丹尼尔的态度来看,他的确对中年危机毫无了解,而这就不能不让罗伯有些不安了——事实上,切萨雷的话还有另一点让他非常介意:刘易斯之所以决定接下《9》,就是因为《9》的孔蒂多某种程度上让他想起了自己。

对 当时的罗伯来说,能找到这么顶级的男演员来演绎难度极高的《9》,他当然是欣喜若狂,不会去计较那么多,但现在他既然已经得到了刘易斯,那么罗伯的心态就 不一样了:孔蒂多绝不是刘易斯,孔蒂多没有精神疾病,他的一些反常表现只是夸张地表示了他的中年危机。如果丹尼尔顺着这条思路去塑造孔蒂多的话,毫无疑问 他是走上歧途了。

“露西说他还没走出来,而这是个很简单的数学题……他用一年的时间进入了上一个角色——我们并非要贬低《血色将 至》里的丹尼尔.普莱恩维尤,不过他的人格复杂程度和孔蒂尼是不能比较的……即使一切顺利,刘易斯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入戏,按照他一贯的步调来说,很难 想象两年后他会给你一个惊喜的孔蒂尼。”切萨雷或珍妮弗的声音混杂成了一块,在罗伯的耳边隆隆地响着,“也许你需要一些超常的手段来帮忙,需要一点点的疯 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