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这世界上的精英本来也就很少。师霁、师雩两兄弟,书香世代,弟弟能假扮另一个人十年以上,闯下这么大一份家业,你说他遇事会慌乱到这份上?”胡悦反驳说,“我不信,如果他真的杀人、换身份一气呵成,那他就是个天生的罪犯,他没有理由留下这把手术刀——十年了,他有多少时间处理掉证据?拿酒精擦掉指纹和血迹,丢到垃圾堆里都不会有人拣的东西,留十年,这是他自己埋的?你信?”

“我也不信这两兄弟有谁会忽然间决定杀人,不管是哥哥还是弟弟,都是有大好前途的青春少年,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做?间歇性精神病,这是你自己提出的理论,你忘记了?可能掩埋了凶器以后,无法面对自己杀人的事实,自我催眠,遗忘了这一段呢?选择性失忆说起来很讽刺——但这是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啊,人对不想记住的东西总是忘得很快的。”

这一次,解同和的反驳,没那么有底气了,他长出一口气,有些郁闷地把手里的照片丢到桌上,“最关键的是,凶器找到了,上面有指纹,受害人的血迹,这是极其有力的物证——你母亲火化已经十年了,悦悦,不论如何,这肯定是凶器。我们信不信这已经无关紧要了,a市那边的态度,现在已经改变了。命案必破,记得吗?”

命案必破,这是个很玄乎的规定,这个规定让警方对命案永远都穷追不舍,保证了我国比世界更高的命案破获率,但在某些地方,也带来了很多暧昧不已的现象。以管辖权来说,师雩早就应该被押送回a市了,一直没办移交,是因为s市这边还有个冒用身份的案子,也因为a市那边一点都不积极,这眼看羁押就要超期了也还没联系兄弟单位——孤证形成不了证据链条,这个人牵回去也是烫手的山芋,起诉不是,放人就更不是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凶器被发现,上头有指纹,师雩总算和凶案有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前因后果,与凶器被发现的地点组成一条短却有力的线条,至少是足够检察院起诉的了,a市警方也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催着将人移交过去,s市这边,也不好留。

和解同和接触了多年,最近她也在大量学习实践中的刑诉知识,胡悦知道s市留人希望是不大的,她问,“还能拖多久?走之前,我能见他一面吗?”

“现在正以老张手术的名义申请,看看能不能拖一段时间,但,张不是我们的人,所以……”解同和摇摇头,“见面也就……不过,你要探视,可以等他回a市以后,等侦查结束,移交起诉以后,家属还是有探望权的。”

胡悦不意外,终究,家有家法国有国规,骆总家里再怎么有能耐,那也是她家里,师雩以前还可以说是被冤枉,现在越陷越深,谁喜欢自己家女儿和这样的人牵连不清?落井下石不至于,但要说为了师雩阻碍正常的司法程序,那也太小看政府的力量了。

想要再见师雩,不能从解同和这里使劲,骆总还在磨家里,也帮不上忙,说实话现在她对安排胡悦见师雩也不是很热心——这可以理解,毕竟是胡悦去见,和她也没多大关系。她请的私家侦探,在a市左查右查,查出了这么一个对师雩极为不利的进展,她也很气馁。

就连解同和,情绪都不算多高昂,他又拿起照片,在手里啪啪地拍,“这个相貌复原图……只能说是有五分像。”

“五分已经是很像了。”胡悦的语气依然冷静又客观——现在本来就不能表现出任何偏向,她已经身处嫌疑之地,任何一点激动,都可能被解读为‘她终于在亲情和爱情的夹缝中迷失了自我’,“第一,他接受过磨骨手术,拿不到手术报告,谁也不能说他的骨骼手术以前是什么样子,第二,复原本来也会和原本的面貌有出入,可以说,本来最多也就只有个七分相似。”

“是啊。”解同和也赞成她的判断,毕竟,他见过太多复原图和真人照片的对比了。“终究……还是有五分像啊……”

“面部骨骼是动不了的,”胡悦淡淡地说,“颧骨和鼻骨,很多明星都动过,动完了也还是那个人。脂肪对面部的改动,比一般人想得要大多了,一座房子盖起来的时候就是那个样子,眼睛是窗户,鼻子是房梁,而脂肪是砖头——窗户大一点小一点,房梁高一点低一点,结构不变,你还是能认得出来,但如果这个房子用砖块在外面再垒了一层呢?”

“抽掉砖块,就算改动过,也还是会给人以熟悉的印象啊……”解同和感慨了一句,“可惜了,这是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