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霁啊,对,我熟的!我们俩高中时候特别要好……哈哈,说是特别要好,也有点夸张吧,不过师霁那个性格,你们应该也了解了,你说他专心致志也好,目无下尘也好,反正,他特别喜欢读书,就学什么都特别专注特别来劲,一般不太搭理人。但我们俩不一样,当时我们是同桌,总说得上几句话,而且成绩都不错,所以走得还挺近的,我去过他家几次。”

“他家的氛围……还行吧,就那样,没什么特别的,要说有的话,就是他弟和他住在一起的,因为师雩家里好像挺不幸的,爸妈去世得早,说是车祸什么的,所以他们家就等于是个大家庭,师霁爸妈养两个儿子。对,好像他们爷爷奶奶也住在一块,就在医学院家属区那里,离中学不远,其实a市也就这么大,市中心去哪都不远。”

“觉得师霁爸妈偏心吗……这个真不了解,我们那个年纪,看到家长就跑的。而且他们俩都是好学生啊,家里也富裕,至少比我们当时好多了,感觉……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和我们一般家庭不一样,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气息,家里书特别多,就特别整洁,怎么说呢,和医院似的,没什么家的感觉。”

“还有……也想不出来了,还有就是他爸妈特别看重学习吧,听说每次成绩退步了都得去解释原因,师霁也特别看重成绩,我在他家看过一张表格,特别有意思,所以我到现在还记得——压在玻璃板下面,写了好几排,都是分数,第一排是他的,这个我记得,我们同桌嘛,而且他的成绩都在榜上的,有些特别的数字,什么666啊,印象就很深。还有一排写的是什么我就觉得特奇怪,因为分数不是很一样,和师霁的分差特别的大,我问他呢,他也不肯说,后面是我自己有一次经过高二年段,忽然间就看到那个数字,我就想起来了——这个是他弟弟在月考的分数!”

“也就是说,师霁把自己去年的成绩贴在那里,月考的、半期考什么的,然后每一次师雩也考过了那一次考试,他就会去把师雩的分数抄回来,写在表格里进行对比……你说,这是亲兄弟啊,而且这都不是一年的考卷了,还要比呢?”

“那谁分数高……这……不记得了,考卷不一样分数怎么好比?不过师雩好像也经常拿第一的,他们两兄弟的名字都挂红榜上,很少下来。师雩朋友多啊,他的事你可以问很多人。”

“师霁的事还能问谁?这个……真……真不知道,怎么说呢,师霁给人感觉就是,人不错,但就和你不是一个世界的,有一种说不出的隔膜吧。其实他为人没什么问题,不是那种不正常的感觉,就是……不知道怎么说,就觉得隔了一层,好像这个人有时候和你想得不一样……”

‘沙沙’声响过,这段录音结束了,胡悦伸了个懒腰,和骆总交换了一个眼神,她看得出来,她们俩现在想的都是一件事:“师主任,他……表演得还真好啊。”

“如果不是天赋异禀、观察入微的那种人,大部分人其实是靠气质来认人的,”骆总苦笑了一下,“但没想到他还真能把师霁的气质还原得这么好……”

格格不入、说不出的隔膜,总觉得隔了一层,好像这个人的想法和你不一样……这说的不就是她们认识的师霁吗?虽然已经知道了互换身份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了,但仿佛直到现在,听着老同学口中谈论着的师霁和师雩,才对师雩的改变有真切的体会——从那个活泼爱笑,朋友多到不知道该从谁介绍起的师雩,变成孤高冷漠,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师霁……她们认识的、熟悉的那个师医生,到底是这个演出来的师霁,还是那个只活在回忆里的师雩。

“你和他见了几次面……”骆总征询地看了胡悦一眼,没说完,但胡悦已经知道她的意思,她摇了摇头。

“性格……可能比平时坦率点吧,但,这也可能是因为他没什么秘密好隐瞒的了。”

也是,经过这么多,那个开朗爱笑的师雩,可能早已死在了过去——就算师医生私底下真的是这个性格,骆总……又怎能轻易接受呢,脸可以变,但她爱上的可是哥哥的性格,如果一定要把一个人拆解成几要素,她爱的,到底是师霁的脸,还是师霁的性格,还是,那虚无缥缈的,师雩的灵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