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律这一行的,不管是警察还是律师,做事都很讲究个证据,不怎么信赖直觉,胡悦不想一直瞎猜下去,师霁的例牌回讽她也似听非听,“何须来?取完颊脂垫又不是当场就见效果,至于外眼角,如果和你的方案效果图不一致,那你可以直接辞职了。”

其实,他是看完缝合才走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她的外眼角切开术的确做得不错,连师霁都挑不出毛病,最终呈现效果,也和方案并无二致。对师霁来说,这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夸奖——当然,这要她足够细心,可以解读出他的意思,且够心大到受落他的‘好意’。

以往她是会笑开的,她越是高兴他就越是酸溜溜,但今天好像没这份心情,胡悦撇撇嘴,伸手去按电动按钮,“说起来,那个宋太太的案子,你是决定接下来了吗?”

正值红灯,她的动静瞒不过师霁,他偏头看了看她慢慢下降的头顶,两人眼神相对——聪明人,真的话从来都是不必说透的,她的明示,他哪还有不明白的?

“……嗯。”师霁居然没有回避,相当于默认了胡悦这个举动中暗藏的疑问——他是否私下和宋太太见了面,而且用这辆车载着她去了某地,他们之后又做了什么——他很平静地嗯了一声。

说好的没有联系方式,要她转达呢?胡悦很不高兴——她现在正需要和宋太太接触的借口,而且,师霁的决定,虽然符合她的诉求,但在伦理观上,却还是让她感到不适。

“真的?”她脱口而出,“可……孩子才七岁啊!”

这多少是在转移话题了,她的沮丧里有一大部分都和这个未见过面的孩子无关,不过确实,不论是宋太太的求医理由,还是师霁的应允,也都让她有轻微的愤怒,“你真的因为和老同学之间的感情,连面都没有见过,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

“整容对她不好吗?”师霁反问,“你觉得她母亲会害她吗?”

“我只知道这么小就整容,存在极大的风险,除非你能保证你的业务水平在将来十年内不衰退,没有任何变动,否则,一旦你出现任何问题,这孩子后续很可能找不到接手的医生。”胡悦毫不客气地说——这不是诅咒师霁,而是任何医生在制定长期治疗方案的时候都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自己业务失能,谁来做这个后续的副手。从这点来说,治疗方案越长,风险也就越大,大多数长期治疗方案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患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像是这种长期整容,全国可能只找到一个医生的方案,等于把病人和师霁牢牢地绑定到了一起,如果师霁因为任何原因:意外、衰老、疾病,失去了手术能力,那孩子怎么办?宋太太在时限内找不到接手医生的话,之前改善的外貌,也许会变得比未做手术还要更畸形。

不清楚师霁意愿的时候,胡悦一直在思考手术的事,她想要接近宋太太,自然要投其所好,但不论怎么想,假体植入手术对七岁的孩子来说,仍是过分冒险,哪怕再想知道真相,这……仍是她不可能抛出交换的筹码——而她想要知道真相的决心究竟有多坚定,胡悦自己清楚。

她都能想到的风险,师霁没有想不到的,他竟然答应接下这个案子——这是说明他心中已经没有多少医者的坚持,还是说明,宋太太对他竟然重要到了这个程度,重要到他甚至无需一段挣扎的时间,就轻易答应下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