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光却一点都没有嫌弃韩氏小气的样子,她很自然地说,“谢谢阿姨,不过我们局里要点名的,我必须回去吃饭。”

这就立刻给韩氏找了一个不再坚持客气的理由,她的笑容也真诚了一点,“那你慢走啊,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元正。”

李含光对吃饭看起来一点都不在乎的样子,但却很看重学习的机会,她立刻说,“明天上午还要来麻烦于同学的。”

韩氏的笑容扭曲了一下,于元正赶忙抢在母亲跟前说,“不算麻烦,我给你讲课,相当于自己也复习一遍了。开学后说不定成绩还会更好。”

在韩氏读书的时候,秦国的教育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善,她没有读多少书,在读书上,倒是儿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听于元正这么说,韩氏的脸色就缓和了下来,没有再出言反对。

中午吃饭的时候却不免埋怨老于,“没事找事,又不认识,补什么习,耽误儿子学习。”

老于没有搭理妻子,而是问道,“刚才出去那个女孩,就是慈幼局来补习的?怎么不留吃饭啊。”

“你自己就是杀猪卖肉的,不知道肉贵?”韩氏往于元正碗里夹了一块牛肉,“多吃点。”

扭头继续对丈夫抱怨,“吃顺嘴了,天天来补习怎么办?”

“还少她一双筷子了?”老于不以为然,伸出蒲扇般的大手摸了摸于元正的后脑勺,“慈幼局张老师过来买肉的时候问我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我能不答应吗?”

韩氏不说话了,于元正心里也清楚:他被领养的事,张老师前后出了不少力。

“再说,”老于看了妻子一眼,“年纪这么小,又在慈幼局那样的地方,还知道自己上进,我看这姑娘以后很有出息的!刚才出来和我问好,多礼貌!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过如此了吧!别这么小气,以后多留人家吃一口饭,耽误不了你存钱给儿子娶媳妇的!”

韩氏看来似乎有不同意见,但没等她开口,于元正便插话问,“慈幼局的生活很不好吗?”

和一般四肢健全智力没有太大问题的男孩一样,他还没怎么记事就被领养了,所以对慈幼局的回忆也很朦胧。虽说就生活在一条巷子里,但于元正也没有怎么关心过那个大院子里的生活。

夫妻两个都不说话了,交换了几个眼色,又看了看一脸好奇的儿子,还是韩氏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