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娘子也输得快,眼前渐渐地就没有了筹码,就拉了拉七娘子,两个人同时出手,快若闪电,就把五娘子面前的金瓜子抢了一把回来。

三娘子倒被逗得大笑,就连四娘子都露出了笑意。达哥、弘哥更是早笑得捶胸顿足,五娘子气得直拧六娘子腰侧,“吐出来吐出来,看我不撕烂了你的嘴!”

从今到古,跨越百年,什么都变了,这份年味却是不会变的。

到了快交子时的时候,全家人又团座着包饺子、元宵。

杨家是西北人在江南做官,北方人交子时要吃饺子,南方人却要吃元宵。杨家索性各包一份,都吃几个,也算是入乡随俗,又不忘本。

二老爷就轻声细语地教弘哥。

“拿虎口来挤一挤上头,再用力一捏,双手一个使劲。”

一边说,一边就包出一个俏模俏样的小饺子来。

“试试?”

弘哥到底是男孩子,心粗,笨手笨脚的,倒是捏破了现擀出来的饺子皮。

就连六娘子,平时穿针引线,最巧的一双手,都包不出一个好饺子。

倒是大老爷、大太太同二老爷,都是一捏就出一个,最标准的元宝样式。

二老爷看着丫鬟们把孩子们包出来那歪七扭八的饺子端走,倒是有感而发。

“从前家里哪里有这样靡费,虽说也不至于短少钱财,却也是断断不敢浪费了物力……还记得大嫂过门第一年,包出来的饺子一下水就散,后来竟成了一锅糊汤,大哥还不是硬着头皮,点了香醋全喝下肚子里?大年初一的,进了茅房就不肯出来……”

众人便哄堂大笑。

大太太连手里的饺子都笑得捏不住了,冬菇虾皮馅撒了一桌。

“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她看着二老爷的眼神就温存了起来,“才进门的时候,二叔连个大字都不识,成天和族里那一等下三滥的无赖子弟厮混,衣服也不好生穿,一件破褂子敞开着,露个油光黑亮的肚子!”

几个儿女看着眼下衣冠楚楚的二老爷,又笑得不会动了。

大老爷也难得地有了回忆往事的兴致。

“那时候哪里能想得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就和子女们忆苦思甜。“统共家里也就是十几顷地的家当,收成还不好,年年都要到族长家去打官司,索要当年族里贪墨进的田土。”

“又要照管生计,又要读书……那时候你们二叔不过是个娃娃,乡试前我还要张罗着卖谷子,和佃户打擂台。进了考场晕晕乎乎,一大滴墨就落在了宣纸上,当时心里就是一寒:污了卷子,这一科怕是不能中了。”

几个儿女们就都听起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