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击鞠

胤礽在旁人眼中, 命是极好的。

元嫡之子,不到两岁便被立为太子,成为大清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未来的皇帝。

玄烨除了在学业上对其要求严格,其他事情上一向有求必应,待他超过别的皇子许多。

可襁褓之中丧母,半点儿母亲的音容笑貌都不记得, 留下一生的伤痛,其中的苦楚非亲历难以体会。

而没了母亲在其中调和, 单凭胤礽自己,要平衡好君与父的关系, 可谓难上加难。

太子出阁一事废止后, 胤礽没了接触朝臣的机会, 只能和其他皇子一起在无逸斋按部就班地读书。

身为太子, 除了母家的支持, 一无所有,更别提自己的班底——所谓的詹事,基本已经名存实亡, 只是“教书匠”而已。

随着年纪渐长, 这样坐困囚城的处境给胤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令他愈发郁闷焦躁。

玄烨也知道不能让太子只做光杆司令,所以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安排。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 御史郭琇参奏明珠、余国柱等结党,贪污受贿,玄烨震怒。

恰逢当时正赶上雅克萨之战收官, 玄烨需要利用索额图的能力去北境谈判,是以他直截了当地将明珠、余国柱免职, 明珠同当年的索额图一样,撤去内阁的职务,改任内大臣,明珠一党相继遭到罢免。

之后,南方派首领徐乾学同样受到重挫,包括同为南方派的王鸿绪、高士奇等人,皆因被控贪污而遭到罢官。

朝中权力平衡迭经交替,之前因为汤斌受贬,权势达到顶峰的一干人等,全部在此次清洗中一落千丈。

只是汤斌在受挫后不久便死在工部尚书任上,未能见到构陷他的仇人跌落谷底。

不过沈菡从玄烨的话里,听出了他对汤斌态度的转变。

玄烨当时道:“……枉朕自许聪明,竟也会被谗言所误,识人不清。”

——他这是醒过味儿来,知道汤斌是被这些人用连环计陷害了。

汤斌当年虽有不谨之处,但实在罪不至此。

可惜物是人非,人已经去了,君臣之间再无挽回的可能。

玄烨处置明珠党这么干脆,其中也未必没有上当受骗的恼火,和对汤斌的愧疚。

只能说,人的感情实在是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