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因为如此,蕙娘才要特别给祖父打招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再千伶百俐,底下人不趁手,在夫家也还是要处处受到掣肘。这一番挑陪房,肯定是要从焦家带走一批能人的。究竟带走多少,还要看焦家陪嫁过去的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了。

但她今天要问的也并不是嫁妆的事,蕙娘犹豫了一下,还是往下盯死了问,“那您真能把您的左膀右臂都给我?您就不会舍不得呀?”

老太爷被蕙娘逗笑了。“是你金贵,还是那群管事金贵呀?除非你要把焦鹤陪过去,那不能答应你……他年纪大了,也不好再折腾,不然,还有什么东西,是你从我这里撬不到的?”

这倒是真的,老太爷从来不大收藏古董的人,就因为蕙娘学琴,这些年收集的天下名琴,也已经有十多架了。焦家的规矩,就没有蕙娘破不了的。要几个人,又算得了什么?

蕙娘也就直说了。“鹤叔我不敢要,他还把着家里的弦儿呢。倒是梅叔……您就把他给我带过去吧。有他,以后在权家,我要办点事,也就方便、放心了。”

焦梅虽然不比焦鹤多年功劳,但这几年来上位很快,因办事能干,阖家又都在府中做事,没有外头的亲戚。随着焦鹤年纪的增大,有一些他手上办着,半隐秘半公开的事情,也就交待到了焦梅手上。如无意外,等焦鹤彻底退下去养老之后,他似乎是可以上位为焦府大管家的。

老太爷眉毛一动,看得出是有几分吃惊的——蕙娘这个要求,有点不恰当了,不像是她一贯的作风。

“五姨娘终究是小门小户出身,比较娇惯乔哥。”蕙娘便坦然地道。“将来您要是退下来了……娘又不管事。焦梅的弟媳妇就是子乔的养娘,把他放在焦家,倒不如放在权家。各方面都能更放心些。”

明面上,蕙娘是想要透过胡养娘对子乔的教育施加影响,免得四太太不闻不问的,由着五姨娘把子乔给惯得不成样子。可老太爷几乎用不着回味就听出来了:焦梅和胡养娘,一在外宅,一在内院,都是身居要职。自己还在的时候,一切好说,他们肯定作兴不出什么花样来。可要自己去了以后呢?主幼仆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倒是把焦梅陪到权家去,由蕙娘亲自控制,才能发挥他的才干,又避免了将来可能的不快。

“有你在,祖父就不用操心家里的事了。”他舒心地叹了口气,“这么办,我看很好。”

“这件事,您就让我告诉他吧。”蕙娘垂下头,给祖父斟了一杯茶。“焦梅是个能人,要降得他心服口服,少不得也要费些心机。”

老太爷笑了。“这是自然,也得让他稍微尝尝你的手段……你放手去做就是了。”

他又问,“听你这么一说,五姨娘倒有惯着乔哥的意思了?”

像焦家这样的人家,起居作息都有严格的规矩,就算焦子乔在太和坞跟着五姨娘住,五姨娘也不能想怎么摆布他就怎么摆布他。就是过分宠纵一点,太和坞里的老嬷嬷们自然也会提点,再说子乔还小,始终是生母照看得最精心,这两年来,老太爷对五姨娘的表现,大体上也还算是满意的。

“那倒还不至于。”蕙娘倒为五姨娘分辨了两句,“始终家里就这一株独苗了,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唯恐出一点错。有时候,难免行事紧张了一点。”

话里藏了玄机,老人家若有所思,沉吟了一会,也叹了口气。“以和为贵吧,家里人口已经够... -->>最新章节!

已经够少了,你对文娘的做法就很不错,能留面子,还是互相留一留。”

老人家这番话,并不出乎蕙娘的意料。五姨娘怎么说也是焦子乔的生母,要想学汉武帝,‘立子杀母’,老太爷早就这么办了。就算只是为了个吉祥意头,只要五姨娘不触犯到老太爷的逆鳞,就算招惹老人家不悦,能保,还是会保住她的。

#

有谈陪房这个小插曲,蕙娘在小书房里就呆得久了一点,出门的时候天都有几分黑了,屋檐底下还有数位管事正耐心等候。见蕙娘出来,他们这才鱼贯进了里屋预备回事,还有人献殷勤,“奴才领姑娘出去?”

“不必了。”蕙娘笑着摆了摆手——自雨堂里专管着她出门抬轿的一位老嬷嬷,已经被唤进了院子里,为她打起了灯笼。

暮春时分,院内暖房开了窗子透气,风里也带上了花香,蕙娘走了几步,忽然瞧见院内一丛峨眉春蕙居然开了花,她不禁停下脚步,踱过去细看,口中还和那老嬷嬷笑道,“今年算开得早了,从前年年都在四月开花,性子慢着呢——”

话刚说到一半,她又怔了一怔,视线还粘在盆边,过了一会,才慢慢地抬起眼来。

焦勋便正站在花木之间,这一处恰好有一盆大叶花木,如非那双青缎官靴无意间闯入蕙娘视野,她几乎没有意识到他竟也在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