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阁老大寿在即,阁老府里千头万绪,来回事的婆子从屋门口排出去,能排出一个院子还要有多,几个姨娘前前后后忙得脚不沾地,阁老太太却一应不理,在暖阁里翻着请柬和管事妈妈发牢骚。

“悉心招待,这还要怎么悉心招待?一等席面,一等的位置,恨不得能请到主人席上坐,还要特别传话进来,令我悉心招待,他焦家人就是矜贵到了十二万分,难道还比得过天家?天使都没有这么排场,才一赏脸传话,太太带着两个闺女过来——倒连老头子都惊动了,真是年纪越大,就越是琐碎,这样的事,还要特地进来传个话。难道不传话,我就不好好招待了?都说阁老日理万机,心机全用在这上头了。”

也是该抱怨,都到了内阁大学士这一步了,就是招待藩王,杨阁老都犯不着这样和太太打招呼。焦家身份虽然尊贵——大秦首辅,杨阁老的顶头上司——可要惊动杨阁老亲自传话,要不是杨家谨慎小心,过分低声下气,就是老爷子到底还是不放心太太办事。

她是阁老太太,抱怨句把,底下人还能说些什么?可阁老威严,一般人也不敢轻易冒犯,阁老太太自己说了两句,无人附和,她也只好收拾起态度,叹了口气,打发管事妈妈。“去把少奶奶请来吧。”

少奶奶权氏很快就捧着肚子进了里屋,也不知从哪里听来了婆婆的话风,她很是歉然,“听说爹传话进来,本来就想过来的,谁想到肚子里的小冤家折腾得厉害……”

到底是少奶奶,几句话就说得杨太太雨后天霁,“知道你是双身子,不是焦家的事,也不请你过来。这一次焦家很给面子,虽说老太爷估计还是请不动的,但四太太不但应了过来,还说会带上两位千金。帖子一送到,老爷那里就送了口信过来,千叮万嘱,要我一定要好生招待,万不能令三位贵客受了委屈。”

她一撇嘴,没往下说:杨老爷还特地交待,这些年杨家一直外任,不比少奶奶京中出身,更能切中焦家人的脉门。杨太太要是心里没数,那就别摆婆婆架子吧,问问少奶奶吧。

“焦家的名气,是大得很。”听语气,这没说出口的话,少奶奶也是已经从别处听到了——她居然一点都不觉得公爹小题大做,“您上京不几年,对焦家的名声,怕是只模糊听说了一点,还没见识过她们的做派吧?”

说起来,杨家也算是红得发紫——一百多年的西北望族,如今家里出了一个巡抚,一个阁老,子弟们也是争气的多,不争气的少,有知府、有翰林,有进士,有举人。满朝文武,能和杨家比较的人家并不多见。就是四少奶奶权氏,出身也是一等国公府,更是金尊玉贵的嫡女出身,可这个阁老府的当家少奶奶——国公嫡女,提起当朝首辅、内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焦阁老焦家来,语气却不知不觉,居然带了几分酸。

这酸味,杨太太自然也听了出来,她一扬眉,果然就来了兴致。“快给我仔细说说?”

“他们家那是有名的火烧富贵,我们这几户人家,平时吃用也算是精致了,和焦家一比,一个个倒都成了燎眉臊眼的野丫头了。京城人有一句话,‘钱会咬手烧得慌,糊味儿能熏了天’,这说的就是焦家。两个姑娘实在是养得娇,平时吃的用的赛得过宫里的娘娘……”少奶奶叹了口气,“品味可不就养刁了?这要是给她们挑出不是来,虽不说颜面扫地,可被人说嘴个一年半载的,那也是免不得的事。”

杨阁老进京不久,不过五年时间,头一年还赶上国丧,没怎么在外应酬。后几年焦家又有丧事,一家人闭门守孝,到今年秋天方才满了孝,渐渐地出来走动。杨太太对焦家女眷的名声,一向是有所耳闻,却不知所以然,乍然听说,不禁听住了。“大家小姐吃酒席,挑三拣四那是常有的事,怎么一两句不是,这就能被传开了去?她焦家女儿再娇贵,又不是皇后娘娘,一两句话,还被当作金科玉律了不成?”

“您头十年是不在京里。”少奶奶不禁又叹了口气,“焦家那个女公子,也实在是了不得。从小就得贵人的喜欢,当年皇上险些就要说她进门,先议定了是鲁王嫔,后来——先帝原话,嫌鲁王‘年纪大了,委屈了蕙娘’,竟要亲自安排为太子嫔。如不是焦家人丁稀少,焦阁老实在舍不得,恐怕如今她也是个娘娘了,以先帝恩宠来看,少说也是个贵妃……那一年,她才十岁呢。”

一样都是名门世族家的小姐,少奶奶就没有这个荣幸,到底是女儿家,她的语气里的酸味又重了几分。“一手古琴弹得是极好的,皇后娘娘都爱听,从前时常入宫献艺。生得又实在没得说,东西六宫十三苑,就算上咱们家宁妃,按先帝的说法,‘都实在是比不上焦家的蕙娘’。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全是天下所有物事里精心挑选,尖子里的尖子……这样的人品,这样的家世,四九城里还有谁能驳回她的话?她说好,那就真是好,她眉头要是一皱么——”

平日再疏懒,自家的寿酒,那也是自家的脸面,杨家进京几年,也排过几次宴席,在京城人口中也是有褒有贬,这一次杨太太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又给谁添了话柄,她眉峰微聚,倒是犯了难,“本来还把她同她妹妹文娘,排在庶出姑娘们那一桌呢,听你这一说,倒是把她往上提一提为好?”

京中规矩森严,嫡庶壁垒分明。不论家中势力大小,女眷宴客,心照不宣的规矩:嫡女们排做一桌,庶女们排做一桌,几乎已成惯例。少奶奶自然是看过这位次表的,她如此大费唇舌,等的就是婆婆这一句话,“这自然是要提的,她们虽是庶女,却记在嫡母名下。尤其蕙娘,同焦太太亲生的也没什么两样。过分薄待,焦太太也是要生气的——”

一边说,一边叫过管事妈妈来,“这次席面,是春华楼承办的吧?倒是正好,派人同大师傅打个招呼,就说焦家女公子当天是必到的,坐的就是西花厅那桌,他们自然知道如何行事。”

管事妈妈们平日里是受惯少奶奶拿捏的,没等太太吩咐,就已经恭声应下,退出了屋子。杨太太看在眼里,嘴上不说,心底难免有点不痛快,对焦家就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焦家也是的,女儿虽要娇养,也没有娇养到这份上的。日后出嫁了,怎么应付三亲六戚?做人媳妇,谁不受委屈,她这个性子,难道谁给她一点气受了,她就寻死觅活的,回娘家告状不成?”

“就是没打算往外嫁……”少奶奶叹了口气,“焦家的事,您也不是没有听说。老太爷看中她招婿承嗣、延续香火,连先帝要人都没舍得给。要不是忽然有了个弟弟,这一次,想必焦太太是不会带她出来的。”

一般不是到了年纪的女儿,谁家的太太也不会轻易把儿女带上大场面,京中这些太太奶奶,谁的眼神不赛过刀子利,关在家里仔细调.教规矩都来不及呢,寻常无事,谁带心头肉出来受人的褒贬?也就是到了婚配的年纪,要‘冰泮而婚成’,开始物色佳媳佳婿了,这才把孩子带出门见识见识。这一次焦家把两个女儿都带出来,一家人来了一大半,看似单单只是为了给杨家面子,可有心人读来,却有些别的意思,那是半藏半露,瞒不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