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李让在狱中留下的两首无名诗,传播速度远比他本人陷入昏迷的消息传递得更快。

短短几天时间,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那句几曾着眼看侯王。

之所以说长安的百姓都知道了那句几曾着眼看侯王,则是因为另外一句宣泄愁绪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早在年中之时就已经被宣扬得满世界都是。

只是那首诗自宫廷流出之后,一直没有人知道是何人所作。

有人说是陛下所作,也有人说是玄成公,还有人说是房相,也有人说是莒国公所作,说是出自赵国公之手的人也不少。

因为那首诗最早便出自这几人之口。

而这几人身份地位太高,也就导致没人敢去问这首诗到底是出自他们谁的笔下。

所以那首诗的作者是谁,一直还处于世人众说纷纭的阶段。

随着李让的这句几曾着眼看侯王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也逐渐有人将那首诗的作者和李让联系起来。

但也只是联系起来,还没有人敢确定,因为两首诗跨度太大了。

一首愁,一首狂,怎么都不像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或许只是适逢其会也说不定。

当然,不论作者是谁,都不影响大唐人民日报评价这两首诗有盛世之气象。

唐俭念完了这两首诗,见李世民不仅不反感,反倒击节相和。

心里面便顿时有数了。

于是,唐俭以盛世为切入点,端起酒杯朝李世民拱手恭喜道:“陛下,国家养士短短十数栽,便能诞生此等盛世之华章,足可表明我大唐盛世将近,而大唐有此文教,皆赖陛下励精图治,当浮一大白啊,此杯,臣敬陛下。”

唐俭这个马屁拍得很巧妙,着重从国家养士方面出发,巧妙的将李让这两首诗的功劳都安到了李世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