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点了点头,对于孙钟的出身限制很是了解。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的孙钟只是个小城做题家,做题是他擅长的,有标准答案的问答,他一点都不担心,但是因为眼界的缘故,发散思维的时政论述这一块实在不是他所擅长的。

他嘴笨,还有些自卑,在州学里的辩论活动上,他从未上场过,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观众。

“既然如此,我们就趁着这几日的功夫,把我认为可能会考到的内容和你们说一说,如何?”

“太好了!”

诸葛均大喜道:“如果这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孙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真的可以吗?孔明,不耽误你的事情吧?”

“还有什么比君考更重要?”

诸葛亮笑道:“指点你们,也是在为我自己的君考做准备,无妨。”

孙钟和诸葛均大喜过望,于是赶快拿出纸笔,准备记笔记。

诸葛亮便把自己从选考的拿到题目所得到的讯息拿出来分析,认为这一次君考可能会出现的时政策论类的题目都给两人说了一下。

诸葛亮认为,这一次君考的侧重点可能是关于大汉对外开拓政策导向的一些议论。

“因为天子非常注重对外开拓的事情,自建安年间天子尚未登基时,便大力推动对外开拓,开疆拓土,或者开发一些荒蛮之地,比如交州,辽州,还有之前的西域等等。

开疆拓土固然是好事,但是开疆拓土也会带来很大的消耗,所以一直都会有人反对天子的开疆拓土之策,天子需要人支持,所以或许会在科举考试时着重提拔支持开疆拓土之策的人。”

听诸葛亮这样说,诸葛均有些奇怪。

“这样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想到吗?”

“想到归想到,但是支持与否是不一定的。”

诸葛亮缓缓道:“我也只是一种猜测,我也不是天子的身边人,听不到天子的心声,不知道天子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想法,自西域开拓之后很长时间,天子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说不定,天子也觉得适可而止是正确的做法。”

“这……”

诸葛均和孙钟互相对视一眼,顿觉一脑袋浆糊。

“那,到底是支持好,还是不支持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