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我知道你心有怨愤,但是荀氏毕竟是你我的家族,你我毕竟是在荀氏的教抚之下长大,所以不管怎么说,到底也应该……”

“叔父把我赶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就决定了,从今往后,荀公达只为自己而活,不为家族而活。”

荀攸伸手阻止了荀彧:“文若,我劝你,你也不要为家族说什么话,你要是真的为荀氏考虑,那你就劝说他们缴纳赋税,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全力支持,如此,才是求存之道。

否则,不用二十年,十年之后,荀氏就会彻底衰败,你的仕途也未必会好到什么地方去,大汉依旧是大汉,但是大汉也和过去的大汉不同了,文若,想想杨氏!清醒一点,这是我对你最后的告诫!”

话说完,荀攸不等荀彧的反馈,直接走了。

荀彧默默地看着远离的荀攸,除了深深地叹息,甚至连稍微追一下他都办不到。

荀氏真的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吗?

不过有一点荀彧还是清楚的。

很多人都说杨氏交出全部家产之后已经不行了,但是荀彧却觉得不是如此。

杨氏的确失去了一切,但是作为回报,杨修得以在刘备身边尽心尽力的办事。

现在被刘备纳入内阁之中,据说还是内阁之中的一个较为资深的阁员,很受刘备的欣赏和信任,经常被刘备外派出去干活儿。

荀彧觉得,杨修的前途不仅仅只是在一个内阁之中,杨修迟早会被外放,届时,杨氏家族未必会彻底的倾颓下去,反而很可能以杨修作为中兴之主,浴火重生。

荀氏作为一个曾经和杨氏平起平坐的高门大族,现在似乎也走到了杨氏曾经的困境之中,但是荀氏之前的掌门人荀爽却没有杨彪那样的勇气。

杨彪放弃了对立,放弃了坚持,放弃了他所能放弃掉的一切,换来了一丝希望。

而荀氏,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机会,能够用放弃一切换来浴火重生呢?

杨氏只有一个人还在做官,而荀氏有两人。

这,会不会是一个机会呢?

荀彧望着荀攸离开的背影,深深的思考着。

但是能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并不多了。

因为第二天,就是贞观元年的正月初一了。

一个旧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