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也不再耽搁阮慈修持,自己跳出静室去,阮慈犹可听见她呼喝几个仆僮,让他们准备服侍阮慈闭关,今后不可随意到主屋骚扰的说话声。

说是不要随意骚扰,但说话声最大的可不就是这只猫?阮慈无奈一笑,亦有一丝疼爱,上榻休憩了几个时辰,自觉在西荒宝库庭院消耗的精神逐渐恢复,这才起身激活阵法,在屋内趺坐,在心中默运《阴君丹歌注》,将精神投注于那玄妙异常,却又仿佛蕴含了大道至理的经文之中。

“天上月圆,人神遍体,日月有时,逆运阴阳,太一有君,在心景中,谁能得见,不可度量……”

恍惚间,那尊太一君主又从玉池之中飞出,上一回还是幽幽渺渺,犹如云雾凝结,今番却是身披玉池金露、发萦丹田紫气,双眸微睁一分,阮慈仰首与他对视,敬畏之情似是本能浮现,却又在下一瞬间被她驱散,只是不动声色地等待那双目刺痛,意识被东华剑吞噬的时刻。

她这般应对,在诸多意修之中,也许也是罕见,太一君主注目有顷,唇角若有若无,有一丝变化,阮慈眼神追去,还未望实,却只觉双眼一痛,犹如一脚踏空,再抬头时,身遭已是换了景象。她正站在一座大天一角,仰首望着空中,但见漫天鹤唳,无数白鹤贯虹而过,竹声萧萧,犹如雨下。四周灵气浓厚,如有实质,争先恐后地涌入阮慈体内,甚至令她有种呼吸之间,修为都正在增长的错觉,却是不知何时,已经再回那不知千百万年之前的某个时代。

第一次见青君,阮慈还是凡人,没有开脉,其时也无心体察灵气。但这一次的一切又和前一次大不相同,第一次的经历如幻如梦,不能自主,仿佛只有意识在天外窥伺,视野远近随心所欲,而且并没有自身感应,但这一次,阮慈意识要清明许多,垂首望去,亦能见到素白双手,竟仿佛是合身到此。甚至这灵气自在吸纳的感受也极为真实,她先后在常春风和屈娉婷的身份中,体会过这种灵气无碍吸纳的感觉,但直至如今,才知道以她资质,在不含道祖灵韵的大天之中,吸纳灵气会是这般惊人的速度。

“但也许是因为此地的灵气极是精纯……并非是我资质过人。”她很快又想到,“上一回坠入此景,我见到的是青君,这一回孤身在深山之中,是有什么事将要发生么?还是并非和我想的一样,我每回意修,回溯的是一段任意时光,并非每次都和青君有关?”

正这样想着,忽觉身旁有人轻笑,阮慈回首望去,只见一名女子身材高挑,长袖逶迤,却正是上回梦中所见的青君道祖。她也不知在旁看了阮慈多久,直到此时她心念一动,气机牵引,方才现身出来。

“又是你。”

青君之貌,于阮慈无可名状,分明凝视,却是稍一移开便全数忘却,只有淡淡亲切留存。她笑着说,“三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年后,我将第一次见你,你叫什么名字?”

此时周遭一切,对阮慈而言已经越来越不像是梦了。她曾经历过常春风和屈娉婷的梦境,虽然清楚其一切隐秘,但却无法干涉这两人的所有行为,旁观味道仍浓。此时她却已绝对身在此天之中,再无半点糊涂浑噩,便是连天录所说的真名言灵,一切忌讳讲究都犹在眼前。而道祖威能,仅从青君此言便可见一斑,想来她的存在,也许已超出时间之上,可知道三万余年之后的初见。若是真名一给,她和本方宇宙所有联系,或许都将在青君的视野之中。

不过对阮慈而言,这问题不难回答,她并未犹豫,坦然道,“我叫阮慈,但这并不是我的真名。”

东华剑能镇压剑使心思,但这一招只是对其余人,青君乃是剑灵,东华剑对她自不设防,那净心咒阮慈本就生疏,在道祖面前更是不必多提。青君只是一眼,便能看穿她的思绪,但不知为何,阮慈有种感觉,青君似乎并未这么做。她亦不在乎阮慈的回答,只是点头笑道,“你是个很有趣的孩子。”

阮慈问道,“我是第一个来看你的么?”

青君颔首,“直至此刻,是。”

她这话说得大有玄机,阮慈心有所感,不由问道,“这一刻有何特别,能招引我前来呢?”

青君笑道,“这应该问你,我有何特别,能让你在时间长河中一次一次,找寻到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