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了“甘谊”的陷阱,我们终于可以引出庄子的至理名言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这话清晰得不用翻译,如要笨笨地译一下,也就是:

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甘如甜酒。君子因清淡而亲切,小人因甘甜而断绝。

庄子的这一论述,具有惊世骇俗的颠覆性。因为世间友情,总是力求甘甜,而甘甜的对立面则是清淡。庄子把这种观念反了过来,但是,反了两千年,人们还是不理解、不接受、不奉行,仍然在友情交往上追慕“甘若醴”。估计今后还会这样,因此,我们必须再郑重读解一次。

庄子的精彩,常在比喻。清水和甜酒的比喻,便是读解之门。你看,在色、香、味上,清水都无法与甜酒比,但是,甜酒需要酿造,甜酒并非必需,甜酒不能喝多,甜酒可以乱性。这一系列局限,恰恰是清水所没有的。清水出乎天然,清水为人必需,清水可以尽饮,清水无碍心志。那么,如果把水和酒的对比投射在友情之上,孰上孰下,孰优孰劣,就不难看出来了。

清淡交友,在具体表现上是什么样的?未必经常相聚,未必海誓山盟,未必成群结队,未必书函频频。但偶尔一见,却满眼亲切;纵挥手而别,亦衣带留痕。

同样以水为喻,庄子的“淡哲学”,应该与老子的“冷哲学”、“钝哲学”、“低哲学”有关。

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