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给老百姓,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也将粮食的支配权力,一并给了普通百姓。

寻常人肯定是全力以赴,填饱自家人的肚子。只有佃农,才不得不缴纳高昂的佃租……而这些佃租,又成了供养城市的必须。

看清楚了这一点,大约就能明白,为什么抑制兼并这么难!诸如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会被历代视作奸邪佞臣,道理就在这里。

你动了根本,从上到下,除了户部或许会充裕一些,国家能更好一些,其余诸人,甚至是包括皇帝在内,都未必得利。

举世皆敌,如何还能逃得了人亡政息的下场?

“李先生,这,这还算是大明盛世吗?父皇励精图治,就治理成这样?”朱棣忍不住问道。

李善长呵呵哂笑,“这还不算洪武盛世?这要不是洪武盛世,早就怂恿勋贵豪强,世家名门,盘剥百姓,从老百姓牙缝里榨油了!老夫可以明白告诉你,不管是什么文景之治,还是贞观之治,能吃饱饭,还能读书识字的普通百姓,我洪武一朝,冠绝历代!”

李善长不屑道:“说到这里,老夫就能揭开那个谜题了,赵宋究竟如何成色?正因为开封临安,那么繁荣,所以赵宋的民生,必定艰难,普通百姓,远不如其他朝代!粮食都被世家大族拿走,不抑兼并,就是这么个结果!只可惜那些黄连水里泡着的百姓,根本没法写诗填词,也没人愿意替他们说话,你懂了吧?”

朱棣当真是目瞪口呆,作为修习了张希孟大缺大德秘籍的传人,理解这种事情,朱棣是一点就透,驾轻就熟。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李善长这老家伙竟然看得这么透彻,哪怕是张先生,也不能解得更好了!

“我说李先生,你这么厉害,怎么,怎么不当个好人啊?”

李善长气得翻白眼,“我当好人?我要是当好人,你爹的江山早没了!老夫在朝中的心得就是,不得不跟一群坏蛋打交道,又不得不抛弃一些不识好歹的好人……咱们再说回粮食的事情,你知道张希孟为什么不敢真的推动工商了吧?”

朱棣稍微想想,就说道:“张先生是怕发展工商之后,城市膨胀,需要太多的粮食,没法供应上去?”

李善长点头,“差不多吧,张希孟虽然不是个好东西,但是有些事情,他还是挺有操守的。你想想,一句话,发展工商,大批劳力云集城市,需要的粮食倍增……他又一时弄不到那么多,难不成放任下面兼并土地吗?”

朱棣突然明白了,原来他来北平,筹建屯田公司,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李先生,你是说,先生是等北平能拿出粮食,才动手的?”

李善长思忖了再三,终于点头,“不出意外,确实是这样,老夫也没有料到,还真让他想出了办法!不过说实话,还是晚了一些!”

“晚了?”

李善长点头道:“确实,就算张希孟没有直接推动,咱们大明的工商发展也挺快的,苏州等地,都已经超过了元朝。城市里面,粮食缺口很大。这也是上一次清查地方府库,闹出来那么大动静的原因!那些粮商可不是寻常人物。他们在地方颇有些势力,有的干脆就是原来的豪门遗留,还有些是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