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明官方的价格,一两黄金,大约兑换十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大约可以兑换两贯宝钞。

各地的币值多少会有些差异,但是大概不会差很多。

过去在丰收年景,粮食集中上市,一两银子大约能买三石粮食,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最多只有两石粮。

也就是说,大明粮价最贵的时候,差不多是一贯宝钞买一石粮。

现在好了,一贯宝钞能买到两石粮食还多!

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

有些大聪明觉得不会是粮食有问题吧?

是陈年的粮食?或者发霉了?

不然怎么会卖得这么便宜?

有人不信,但到底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们走进了粮行,果然背出了一石粮食。

等到手之后,一看这个粮食,不少人都愣住了,立刻扭头,再来一石!

甚至有人干脆赶着车去采买了。

北方的粮食,尤其是辽东,只种一季稻谷,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充足,蛋白质含量高。

古代北方人身形魁梧强壮,就跟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系。当然到了后世,肉类都随便吃了,这点差别就不明显了,南方年轻人的身高,也急速蹿起。

但是有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北方的粮食,确实口感会更好。

质优价廉,天上掉下来了便宜,哪能不捡啊!

一时间,北平粮,或者说是辽东粮,在应天,在苏州,在杭州,还有其他几个主要城市,都打出了名气,迅速抢占市场。

原来的那些粮商,面对这个局面,简直措手不及。

怎么办?降低价格吗?

可问题是降到了和北平粮一样的价钱,他们就赔了。

而且就算降到了,也不一定卖得过人家啊?

坐着数钱的生意,怎么就一下子没了呢?

一时间粮市哀鸿遍野,乱成了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