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郭峰走后,程早春对林为民说道:“这位郭先生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

“什么意思?”

程早春笑道:“你还不知道吧?他出版了国内那么多作家的作品,现在在国内文学界也算是知名人物,有传言说他这人精明的很,遇到羞于谈稿酬的作家,他是能压多低就多低,要是碰上不松口的,他就给涨上去。”

“说到底是生意人嘛!”林为民笑了笑,并未在意。

郭峰热心两岸交流不假,但说到底不是打白工,目的还是赚钱。

当然了,说人家的目的只有赚钱也不对,人家这叫赚钱、交流两不误。

1989年的8月是属于《尘埃落定》的,从月初《当代》上市发售,《尘埃落定》在这期刊物享受了最顶级的发表待遇,似乎就已经预示了这部作品的成功。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上万封读者来信涌入《当代》编辑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关于《尘埃落定》的读后感和评论层出不穷。

发表一个月之后,各种文学评论杂志上也开始出现了关于这部小说的书评。

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在发表后,总是有些负面口碑和评价的,连林为民的作品也不例外。

但无论是在读者口中,还是在评论界的评价,《尘埃落定》都好的出奇。

如此优秀的口碑也助推了《尘埃落定》在大众当中的传播,8月的第八期《当代》创下了今年以来的销售高峰。

“又卖过二百万册了!”贺启智喜滋滋的说道。

距离第八期《当代》发售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放到之前的几期,印刷量一般都是一百五十万册,在这个时候刊物的销售基本已经进入了长尾销售的阶段,渠道大概剩余二三十万册,慢慢消化两个月便会销售一空。

可这一期的《当代》因为有着《尘埃落定》的横空出世,第一批上市的一百五十万册刊物已经销售到尾声,《当代》根据各地书店、邮局的反馈又加印了六十万册,应该差不多能够满足读者们的需求。

邹昌义突然说道:“你们觉不觉得今年的市场有点不对劲啊?”

编辑部内众多同事的眼神看向他,贺启智问道:“有什么不对劲的?”

“今年这都第八期了,我们刊物才有一期破二百万册的销量。”邹昌义说道。

姚淑芝不以为然,道:“今年稿件的质量不错,但缺少具备影响力的作品,没有尖子生,我们这个班里的成绩自然不算出挑。”

其他人点了点头,都觉得姚淑芝说的有道理。

可邹昌义并没有说话,反而眉头紧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