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陈望至 三门峡。 这里是整条黄河最为险峻之地,两侧崇山峻岭不断,黄河河道于两山之间奔涌而下,连跨三门,因此被称为三门峡。 三门峡往上走是芮城、永济、平陆三县,三县之后是整个运城,目前因此几县位于上游,永济段堤坝受水流冲击较小,又有下游溃坝泄洪,因此所受压力相对较小,保住了运城。 但三门峡往下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自三门峡以下乃至整个黄河下游,都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特大级洪灾。 临近的渑池因地势较高还好,新安、孟津、宜阳乃至洛阳已然成为泽国。 大水不仅淹没了各地城池,还把百姓所种之粮全部淹掉,就算挡住这场洪灾,接下来的几个月粮食亦会成为大问题。 只是现在这个问题并不是秦怀道所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于他而言,最需要做的就是将三门峡地段的堤坝缺口堵住。 在李淳风的指引下,锦衣卫与警备军在运城上山有小黄山之称的中条山扎营,整条山道蜿蜒曲折,能驻扎下这么多人来算是不易。 一路行军疲惫,秦怀道吩咐下去,让所有将士先休整一晚,一来让这些将士恢复充足的体力,二来则是他需要与李淳风商量如何将这些缺口全部堵住。 扎营起灶,众多将士燃起烟火之时,又有一队人马至。 正是自兰州沿黄河河道而来的兰州府尹陈望以及河童姜雨生。 两人吩咐所带人马就地驻扎之后,在警备军的指引下,头一次见到这位神秘的大汉皇帝陛下。 营房之内。 陈望领着姜雨生向秦怀道行屈首礼。 “微臣兰州府尹陈望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陈望高声拜向秦怀道,身边的姜雨生没有出声,只是有样学样拜向这位传言中的大汉皇帝。 看见这位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府尹,秦怀道露出善意:“朕记得你,就是你最先上报黄河水患险情,建议朝廷提前让黄河下游百姓撤离,陈望,想不到你有如此本事,在兰州府上任职,怕是屈了才。” 陈望没有妄自尊大,反而将身后姜雨生介绍给了秦怀道:“陛下,说起来此事并非微臣之功,而是身边这位河童小友。” “哦?你称呼他为河童?”秦怀道好奇地看向这位未满十八的小河童,眼神中满是好奇。 陈望拱手道:“不敢欺瞒陛下,此人名唤姜雨生,是兰州别驾敬芝一大人沿黄河而上查探河况时遇到的,此人熟悉水性,仅凭感知就能知道水的流速与降雨,还能判断出河中泥沙,实乃天降河童,黄河水患预警也是他提前警示告之,微臣不过是将他的判断传递给朝廷和下游各州道而已。” 简单几语,陈望就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听这些内容,饶是秦怀道也暗自吃惊,这位小河童感知能力这般强大? 这不就是上天派给他的人才吗? 此人姓姜? 秦怀道突然想起他曾在穿越之前有幸看过一本大唐玄宗皇帝的史书,书中记载有位治水名臣也是姓姜,叫姜师度。 莫非二人有关系? 按时间线来算,若是二人有关系的话,此人大概率就是姜师度的父亲,可惜大唐已被自己推翻,姜师度此人能否按照历史进程正常出现亦未可知。 “太好了,朕此时最需要像两位这样的人才,河童自然是立下大功,等治好水患之后朕自会论功行赏,至于你,陈望,若无你的慧眼识珠,肯信河童之话,下游百姓亦不知会惨死多少,此功亦有你的一份。” 陈望诚惶诚恐,再次拜向秦怀道:“多谢陛下,微臣只愿水患尽快除去,百姓安居乐业,至于封赏,于微臣而言,皆是可有可无之事。” 此番话语是这位兰州府尹大人的谦虚之语,可在秦怀道耳中听来,却不像那么回事:“陈大人好大的志向,一心只为百姓办事而不愿居功,可若是人人都像陈大人这般,那朕身边那些朝廷重臣,岂不是逐渐会被那些居功自傲之人取代?无功不受禄,既然有功,陈大人还请安心受之。” 这位兰州府尹大人本想再说点什么,仔细一想陛下之言不无道理,于是再次拜向这位大汉皇帝陛下:“陛下说得有理,是微臣肤浅了。” “行,既然你来了,那我们可合兵一处,共同商议如何堵住沿河堤坝一事,来人,请罗武将军和李淳风大人过来。” “诺。” 锦衣卫传令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一会儿,罗武与李淳风,还有几名领军之将纷纷进入营帐。 李淳风借着将士生火造饭之机,特意登高观察整个三门峡的地形,还将之制成舆图,有此舆图之后,众人在此地行事更加方便。 见罗武和李淳风到来,秦怀道连忙上前相迎。 “终于回来了,此地地势如何?”他关切问道。 李淳风笑道:“天佑大汉,陛下请看,此地虽然地势险峻,却有着大量山石,若是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山石,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说罢,他又将自己绘制的舆图摆出。 见此舆图所标之地精妙,河山自成一系,各个城池亦展现在此图之上,陈望不由心中震惊,看向李淳风之时,眼中有了敬佩之色。 “陛下,不知这位大人是?” 见陈望提问,秦怀道这才想起还没给他介绍,他指向李淳风:“这位是本朝恩科进士出身,暂领文学馆,行天下文学之事,擅天文地理、数术风水、阴阳八卦,勘测地形于他而言,如同探囊取物。” “至于另一位,”他又指向罗武:“这位是朕的警备军军长,罗武将军,为大汉十大将军之一,领上将军衔。” 陈望连连感叹:“大汉人才济济,否非遇上黄河千年不遇之大患,恐怕不出数年,定能有盛世之风。” “但愿如此。” 秦怀道长叹一声,接着又给罗武与李淳风介绍陈望与姜雨生二人,相互之间熟悉之后,治河之论也正式展开。 :治河堵决 借舆图之便,罗武令一同进来的亲信在沙盘上堆出三门峡地形之貌,以木块代替城池,以沟壑代替黄河,沙堆代替山川,有沙盘模拟,整个地貌一览无余地展露在众人面前。 根据提前派出的探哨回报,此次溃坝最严重的当数三门峡段,其后则是孟津段与下游的陈家堰段,受黄河水流冲击,溃坝之处还在不断扩大,不出数日,拦黄河之水的堤坝恐会全面崩溃。 好消息是这一轮的洪水高峰水位已经过去,后面的水位和水量会逐渐下降,这给他们重新建立堤坝防线降低了难度。 “陛下,目前可否有好的手段堵住崩溃的堤坝?”陈望看向秦怀道。 秦怀道反问向陈望:“你说呢?” “目前已知手段,可以利用两岸山石以及采用麻袋装填沙石的方法,暂时将溃坝口堵住,再就地取材制成大掃,降低河水冲刷力度,待溃口水量减小再进行打桩,巩固之后进行最后合龙,完成筑坝。” 他看向这位来自兰州的府尹大人,别的不说,光是他这番堵坝之法倒是颇有一番见地,看来确实对治河有过深入研究。 “陈大人果然高瞻远瞩,不仅提前向朝廷发出预警,还对治河之法如此熟络,不愧是治河大才。”李淳风并不吝啬自己的赞叹。 罗武也对他的这番说法频频点头,这是常用的堵坝之法。 秦怀道见众人都对陈望的方法表示肯定,还想再听听看河童的见解,于是问向姜雨生:“小河童,你觉得呢?” 姜雨生答道:“大官说的极有道理,按照大官的方法来即可,不过在合龙之时,若是用麻袋装石或泥沙恐怕阻挡不了巨大的水流,我认为可以采用竹笼装石,将更大更重的碎石置于溃坝处,完成合龙。” 听闻之此言,他忍不住拍起了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