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大汉的对外开拓的基本国策,需要纵横家之术的参与。

于是御用文人们开始在《嘉德通义》之中为纵横家之术说好话,记录好的故事,并且记录刘备的语录,以此确立纵横家之术在未来大汉的基础地位和存在的意义。

一番商议之后,主要还是遵从着刘备的命令,《嘉德通义》的基本论调就确定了。

兼采众长,不以儒家之术为唯一的治国之术,而选择采用诸子百家中的优秀学说予以参考,制定开放、开拓、进取、法制、严明、公正的宪法精神,以此作为大汉第三帝国的治国指导思想。

除了这种大政方针的指导思想之外,刘备还对一些比较具体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亲自指导、乾纲独断。

比如刘备下令,要移风易俗,把不好的风俗给去掉,拿出来的典型就是结婚时的风俗和丧葬时的风俗。

汉代婚姻风俗从汉宣帝开始讲究大操大办,办的越奢华越好,越多人参与越好。

哪怕没钱了,借钱办都要办的热热闹闹,否则就是没面子的事情。

为此,不管是平民还是豪富之家,往往都会为办一场婚礼而伤筋动骨。

另外,在丧葬习俗上,汉代也讲究厚葬,恨不得送葬的时候把全部家产都给埋到地下,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体现出子女对父母的孝。

就算办一场丧礼之后活着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了,也不能不让死去的家人带着丰厚的丧葬品入土。

一个结婚,一个丧葬,两者都要耗费掉一个正常家庭大量的财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控制民间财富的增长,从汉宣帝开始的这一系列的神奇操作,可以说让老百姓吃够了苦头。

刘备的本家就是如此。

祖父和父亲的接连去世,几乎把他家全部的家产都给送到了地底下,使得他家从一个中产官宦家庭一落千丈,变成一个织席贩履的家庭。

汉代的厚葬传统便是如此恐怖。

而这种风俗存在的意义就如同统治术所说的,所为的,是为了让统治者的统治更加稳固,更加长久。

除此之外,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于是刘备下令,令各地方官员对地方民众多加宣传,且硬性规定,结婚不必大操大办,宴请双方亲友即可,丧葬也不必大操大办,让后人因为丧葬而饿肚子,绝不是已死之人的心愿。

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事情,想要让人们遵守已经习惯的规定,那么对地方上的冲击应该是很大的。

甚至会涉及到孝这个根本,刘备目前还没有对这个根本发起挑战的想法,于是他走了一条折中的路子。

对风俗进行等级限制。

普通百姓家庭只能用最低等级的规定举办婚礼和葬礼,低调办理,除亲友之外,旁人不准参加。

一般地主豪强家庭则允许用中下等的等级举办婚礼和葬礼,适当操办,除亲友之外,乡人可以参加。

更有钱的地方性豪强大族出身的家庭和小吏家庭则可以用中上等级的规定来操办婚礼和葬礼,好好操办,除亲友外,县人可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