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种思想,刘备嗤之以鼻。

所以说自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保守派被刘备物理消灭之后,大汉的思想界就没有稳定过,眼下这个思想界的情况,处于一个完全能被刘备左右的情况。

不管是古文学派的儒家思想还是尚在民间没有登堂入室的道家思想,那都是刘备说了算的。

所以主持编撰《嘉德通义》的阮瑀也多次询问刘备,到底是以儒学为主,还是以道家学说为主,是继续仁的思想,还是回归黄老之术的道路?

刘备纠结了很久,决定谁都不为主,他决定兼采众长,不从统治的角度去想,而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角度去思考。

就当前这个中央思想界处于权威真空的状态之下,他决定什么,什么就能成为大汉的治国思想,既然如此,何必囿于一家一姓之学说呢?

刘备决定亲自参与到《嘉德通义》的编撰当中,深度介入,对其中很多的内容进行亲自的把关和修改。

儒家的宽仁,道家的因循,墨家的兼爱,法家的严明,纵横家的机变外交,这些,他都想要采纳、融合。

只从统治的角度思考,自然会选择最适合统治的学说,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能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

大唐不也是儒释道三家并行吗?

虽然最后也崩了就是。

但是在这个档口,刘备有太多太多的可操作空间了。

于是在建安五年的十二月底,在贞观元年年节之前,刘备明发上谕,昭告天下,决定变法。

因为对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学说都有很深刻的理解,并且他本人同时遭到了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背刺,所以他深刻的认识到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不足之处。

这种话让别人来说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让刘备来说,只会让人们感到信服,无话可说。

因为他真的是被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起针对、背刺过的倒霉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所以他来说这两个学派的不足之处,更有一种苦主在控诉的感觉。

苦主都控诉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更别说人苦主还是皇帝了。

刘备就用这种优势身份,对天下人控诉儒家学说的不足。

那一字一句都是斑斑血泪。

他说他遭到背刺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是靠教化是无法使人心向善的,掌握了经学传承的人尚且会做出卑鄙无耻的坏事,起不到表率作用,又怎么能要求学子们去做道德楷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