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吊民伐罪日本王师。”

晚上,举行的宴会确实不错,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白酒、洋酒,应有尽有。

郑廷贵开始时,喝得挺矜持,后来与几个有身份的旗人推杯换盏,有点喝高了,脖子自然不自然地又挺拔起来,借着酒劲,心中感慨也就多了,想此次之行,最重的一件事儿,是晋见皇上,可直到会议结束,也没见皇上的影子,盼望心切,他醉眼矇眬地拽住一个会议组织者,喝问为什么不让见皇上,他这一喊,还真得到几个喝得红头涨脸的同族人响应,也嚷着要见皇上。有一穿日本军服的人,走过来,厉声问郑廷贵是哪儿来的。郑廷贵并不惧怕,说是吉林请愿团率领者。反问那人是干什么的。日本人说是关东军司令部的,申斥郑廷贵喝多了,不许胡说。郑廷贵火了,说他此来,就是想见皇上,要是见不到,他还不走了。

日本军官:“皇上现在旅顺,是你想见就见的吗?”

郑廷贵:“皇……皇上没在这儿,我们请啥愿?这……这不是扯淡吗?”

日本军官:“你要为你的话负责任……”

“你……你跟谁吹胡子瞪眼睛呢?本王……”郑廷贵说出本王二字,看下周围,忙改了口,这说明他还是有几分清醒:“本……本人,在吉林市……”

一个随来的吉林公署小官员,急忙跑过来,把郑廷贵挡在身后,不住对日本军官鞠躬,说郑廷贵喝多了,随后把郑廷贵拽走。多亏郑永清心细,托付这个小官员,照顾父亲,不,是看住父亲。不然的话,郑廷贵肯定要惹上麻烦。

二月二十八日,关东军选定的东三省几位旧官员,熙洽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审定建国大纲会议。关东军参加会议的有:司令官本庄繁,参谋长三宅光治,沈阳日本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奉天市长土肥原贤二,高级参谋石原莞尔等人。本庄繁高居上座。熙洽等人分坐两边,如同在听家长聆训。

板垣面无表情,话语冰冷,掏出拟定好的方案,威严地念道:

“东北已脱离南京政府的统治,准备成立一个新满蒙国家,名字叫满洲国。记住,不是帝国,是满洲国。暂设执政府,下设国务院、立法院、监察院。国务院下分设总务厅、民政部、军政部、财政部、外交部、司法部、文教部、实业部、交通部。执政设一人,拟请清朝皇帝宣统担任,国务总理由执政推荐任命。各部部长除由各省长兼任外,其他各部另选专任,首都拟设在长春,改名为新京……”

熙洽第一次参加关东军的高级会议,尽管会前,他已得到这个方案,名曰征求意见,他还真把自己想法写出来,送给板垣,他提出的意见,没一条被采纳。其实他所提的只有一个中心点,也是他曾向皇上奉请的“劝进表”:复帝位,先据有满洲,再图关内。

板垣:“此方案已经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将军签字,非常完善,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必要了吧?若是同意,我们马通过执行。”

大家稍做沉默,早就与关东军有勾结的东北旧官僚张景惠,首先举手表示赞成,并说这是个最佳方案,无需做一丝改动,坚决执行就是了。

熙洽犹豫再三,干咳两声,还是忍不住地说:

“宣统皇帝回主满洲,此乃众望所归,名正言顺,完全可以不称执政,即登上皇帝宝座,亦有何不可?”

本庄繁:“满洲国是新国家,不是满清的继续,溥仪就任执政,是新国家的元首,不是满清皇帝的继续,至于宣统皇帝是否登基,何时登基,这是另一个问题,现在不能定。”

熙洽也知道本庄繁现在是东北的最高长官,称得上不是皇帝的皇帝,但他还想做最后的争取:

“将军阁下,中国有句古话:国不可一日无君,执政一职,恐怕臣民难以接受,日本帝国不也是在天皇陛下的领导下,才日益走上昌盛的吗?”

板垣:“满洲国乃是一个新国家,怎能与我们大日本帝国相比,我们日本帝国历史悠久,而这个新满洲国……”

熙洽:“板垣先生,我们大清国也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说……”

板垣:“我们现在说的是满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