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件清楚地表明,在处理恐怖分子制造的人质危机方面,美国还没有做好准备。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70年代中期,三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开始进行院外游说,提出建立一支特种“精英”部队来应付这种非常规的威胁。这三个人是:陆军作战部部长爱德华?C?夏伊?迈耶中将、陆军特种部队司令罗伯特?鲍勃?金斯敦少将以及军控与裁军署首席科学家、负责政府方面研究恐怖活动的专家罗伯特?库珀曼。

起初,他们三个人没有取得多少进展。在武装部队中,几乎找不到支持建立“精英”部队的人,就连在陆军中也是如此。虽然陆军花了很大本钱进行了技术投资——坦克、直升机、防空导弹、装甲运兵车以及现代战场上所需要的其他各种武器——但是它们在反恐当中显然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反对意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这类精英部队的偏见——在美国陆军中,精英部队从来就不受欢迎;二是认为这种部队会与现有的武装力量争夺有限的资源和资金。

1977年6月2日,迈耶中将向陆军参谋长伯纳德?罗杰斯上将提出了建立特种部队的设想。

这支部队将是反恐的主要力量。由于它要处理最复杂的危机局面,所以它要具备其他部队所没有的作战能力。它将由三个作战中队和一个支援中队所组成。它的成员要经过精挑细选,要特别成熟、勇敢、坚强,具有生理和心理应变能力,要能对各种危机形势,包括对他们本人构成的直接危险,作出适当的反应。

1977年11月19日,陆军正式组建了特种部队,不过两年之后,与部队所肩负的使命相关的战术和作战程序才得以完善。

为了对这支部队进行最后的验收,在佐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的亨特陆军机场举行了一场军事演习。演习于11月4日(星期日)凌晨结束。特种部队完成特殊使命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举行这次演习的时候,一群暴乱分子进入了美国驻德黑兰的大使馆。很快大使馆里的所有人——总共53人——都成了新成立的、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伊斯兰革命政府的人质。

这场危机持续了444天。这次事件使美国政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在能否有效对付恐怖事件方面的一次可怕而痛苦的教训。美国面临着种种风险、窘迫、矛盾、法律问题、别国介入问题、主权问题等等;没有什么简单的解决办法。我们所面临的,实际上是一种战争行为,可是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重型武器难以施展,同时也会造成过量杀伤。此外,还有人质问题。我们想采取一些行动,使形势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是,采取什么行动呢?

这支部队的射击手和操作手,也许是世界上同类部队中最优秀的,可是它还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没有指挥机构,没有参谋人员,没有战斗支援部队。使事情变得非常复杂、令人失望的是,在伊朗没有支持营救行动所必需的情报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处于两难境地的吉米?卡特总统决定采取行动,营救53名人质。陆军特种部队理所当然地成为伊朗营救行动的核心力量。

以色列人突袭恩德培机场的行动是个可效仿的典型……它的策划、领导和袭击方式都令人赞叹,但它的实用性不强。对德黑兰进行突然袭击的困难比较大。对恩德培的袭击只是对一个机场的袭击。袭击者可以迅速着陆,对恐怖分子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动而不被发现。德黑兰是一个大城市,有数百万人口,处于一个幅员辽阔的敌国境内数百英里的腹地。要让一支能有效运作的部队进入德黑兰、进入大使馆而不被发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接下来悲剧就发生了

詹姆斯?沃特少将被选来领导这次营救行动。他有一支能力非凡的特种兵部队,但仅此而已。他实际上必须白手起家,建立一个高效的具有指挥、控制和情报支援功能的司令部——选拔和训练司令部成员,制定行动计划,挑选支援部队,训练完成突击任务的部队。

如果特种部队能够进入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他们肯定能够展开营救行动。但是,把他们运送过去并把他们接运回来,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它意味着要在愿意支持美国营救人质努力的国家建立中转基地,还要在伊朗境内建立支援基础设施。首先需要的是机场,以便用直升机转运C130运输机上的突击部队,负责在机场和靠近德黑兰的降落场地之间运送部队,另外还要有卡车在降落场地附近接应。

除此而外,还需要几架C130运输机以及能够进行“无线电静默”飞行的机组人员,于夜间飞抵沙漠机场。要有可靠的直升机中队负责在机场和德黑兰之间接送突击部队。

在各个军种中还找不到能够完成这项使命的部队。吉姆(詹姆斯的昵称)?沃特只好亲自组建、装备并训练这支部队。

要使单兵和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完成这项任务的水平,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例如,以前就从来没有利用夜视仪飞行的先例。吉姆?沃特是完成这项使命的合适人选,可以选出的部队、装备和机组人员最多只能勉强承担这项任务。

更加困难的是在伊朗境内建立情报与支援机构。沃特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一些支持,但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资源。他派人进入伊朗做先期准备。他的计划是,在德黑兰建立情报支持机构,以求证实人质的确被关押在大使馆办公处(一个有90个房间的使馆大院)。这个机构还要负责安排卡车在直升机降落场地附近等候,负责在大使馆和降落场地之间运送部队,以及营救出来的人质。负责完成这项任务的是狄克?梅多斯少校和特种部队的三名士官,加上中央情报局的两名特工。

1980年4月1日,中情局一位独腿飞行员驾驶一架小型双引擎飞机,在夜色掩护下把约翰?卡尼少校送进了伊朗。卡尼的任务是进入伊朗境内一个被称为“一号沙漠”的边远地区,找出并标示出一条3000英尺长的降落跑道。这将成为一个转运突击队员的场地,也是由“尼米兹”号航母起飞后加入他们行动的直升机部队的油料补给场地。这支部队由8架海军“海上种马”直升机组成。这些直升机并不适合这项工作,但是从它们的航程和载重量来看,是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的飞机了。

卡尼借助他用飞机带去的一辆旧本田自行车标定了降落场地。跑道建好之后,他安装了机场照明系统。这个系统将由领头的C130驾驶舱里的人以遥控方式打开(这项任务将在那天夜晚由他亲自操作完成)。

1980年4月24日,救援部队的132名成员到达阿曼附近的马什拉岛的中转基地,并从那里登上C130,以超低空方式进入“一号沙漠”。

那天夜里,C130没有遇到特殊情况,比较顺利地到达“一号沙漠”,倒是直升机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那8架直升机中有6架能参加这次行动,可是它们在途中遇到强沙尘暴,一个半小时之后才到达该沙漠简易机场。剩下那2架在沙尘暴之前就因机械故障而返回了“尼米兹”号。有6架“海上种马”也够完成这次任务了——但也只能说是够用而已。如果再损失一架,有一些营救人员就不能同时离开。这不是什么好事情。所有的人员都非常重要。